如何即時制止行為的技巧 (Reactive Procedure)

固定的興趣及重複的行為是自閉症譜系的臨床診斷範圍之一。自我刺激行為是一種重複的行為,當中大致分為三種:
  1. 利用自己的五官或身體部分來獲得感官刺激,例如:斜線、自我旋轉、甩手、用手指在空氣中亂畫等。隨此之外,凝視著物件,例如:地板上的線條,也是常見的自我刺激行為。
  2. 運用物件來刺激感官,例如:不停轉動器皿、玩具車的車輪等。
  3. 作執迷的行為來刺激感官,例子包括:要穿固定顏色的衣服、手握物件、排列物件、堅持固定的常規(甚至要堅持自己執行每一程序)、重複同一個話題等。

自閉症患者作這些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感官刺激, 我們很常聽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孩子這些行為時,會採用懲罰、責罵、不理睬等方法。效果固然不顯著,部分個案更有增加和惡化跡象。原因很簡單:孩子透過作這些行為得來的感官刺激很有獎勵性,家長的懲罰和不理睬正正可以讓孩子盡情作這些不適當的行為。

我們的總監Toby於早前發佈的家長問答環節中,與大家分享了如何借助教導替代技巧來干預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Proactive procedure)。長遠而言,教導替代技巧是有效改善問題的方法。 但是,當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頻繁得很時,要教授任何技巧就可能變得無從入手,因此我會在以下分享一些如何即時制止行為的技巧 (Reactive procedure) , 以解燃眉之急。

首先,你需知道要孩子整天完全消除這些行為是不太實際的想法,特別是在干預的初期階段,所以,我會建議大家每天設定時間﹝例如:15-20分鐘﹞和孩子作訓練。

第1步:

每當孩子作出自我刺激行為時,可以選擇以手勢、輕按孩子的部分身體,甚至全身、以及暫停孩子的活動(例:轉動杯子),目的是要立即消除孩子透過作這些行為而得到的感官刺激快感,因此,越快停止,孩子得到快感的時間就會越短。如果可以的話,家長應該以提供最少的肢體動作/輔助來制止行為,因為我們是希望孩子懂得自我克制自身的行為,所以家長提供越少肢體輔助,將來要拿掉就可以相對地快和容易。如果孩子是利用物件來獲得感官刺激的話,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物件拿走就可以了。

第2步:

利用獎勵來鼓勵孩子克制自己的行為。熟悉代幣制度運用法的家長和孩子可以利用代幣來作獎勵。否則,家長可以手握獎勵(例:孩子喜愛的零食、平板電腦等)。特別是在干預初期,孩子能保持克制行為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家長要把握時機,獎勵過程要快和直接;同時,表揚孩子時用簡明的語言,使孩子知道適當的行為,例如:手乖、安靜等,使孩子能連繫克制自我刺激行為和獎勵的關係。

第3步: 當孩子開始懂得自我克制後,你便可以逐步加入教導替代技巧或其他課程。假設我要教導孩子玩拼圖來替代他甩手的行為,我會逐漸把教學加入訓練中,例如:孩子要收集6個代幣才可換得獎勵的話,我會以首個至3/4個代幣去鼓勵孩子克制自己的自我刺激行為,然後,利用剩餘需要收集的代幣來要求孩子玩一塊拼圖。在孩子完成指令,並表現自我克制時給予代幣。家長可以因應孩子的表現而調教代幣的數目。

假若孩子明白需要克制的行為的話,他們克制自我刺激行為的時間應該會是越來越長,而且,家長的教學時間和對孩子的要求也能大大提升,希望以上資訊能幫助到大家!

自我刺激行為可能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構成他們學習進度緩慢,效果不如期望的主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在一對一密集訓練中透過充足的練習機會來掌握對自我刺激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