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是否患有自閉症?
儘管自閉症的患病率持續上升,但成因仍然不明。
病徵
隨著診斷評估的進步,大部份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可於三歲時確診,即使只有十二個月的嬰兒也可預早確診。
家長往往最先注意到小朋友的異常,發現他們於成長過程中與一般兒童有所不同。有些家長會留意到小朋友突然發展退步或對社交冷淡,亦有些家長會發現小朋友成長到某階段便停頓下來。

雖然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自閉症病徵,但主要受影響的範圍包括:
- 語言及溝通缺陷
- 社交能力及社交互動障礙
- 認知及適應能力發展不良
- 有限、重覆及偏執的行為及興趣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基本技能的缺陷令小朋友與一般同齡兒童的差距會逐漸擴大。病症成因未明,但證據顯示與生理及神經系統異常有關。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與一般兒童有著不同的學習模式,部分原因是他們欠缺吸收和處理基本資訊的能力。這些困難嚴重拖延他們發展語言、遊戲和社交技能,包括未能於注意及模仿同伴中學習。
如果您的孩子或身邊有孩子可能患有自閉症,立即踏出第一步,為他們提供額外支持及照顧,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及診斷,幫助孩子茁壯成長和發展潛能。
相關文章:

乍一看,Preston是一位洋溢著燦爛笑容的可愛男孩,關心著身邊的人——惟笑容背後傾注了Preston媽媽無比的勇氣和堅持。 在這段高低起跌的自閉症治療過程中,Preston媽媽從最初的恐懼、無助,憑藉愛和關懷,最終找到堅持的力量。 改變人生軌跡的診斷 和許多父母一樣,Preston媽媽在他1歲時就注意到了一些自閉症早期徵兆: 「我在他1歲時就察覺到異常,並懷疑他患有自閉症。直到4歲時,他才被確診。」 Preston直到4歲才被正式確診。他被確診之後,Preston媽媽的心情五味雜陳。 「他剛被確診時,我感到非常傷心和恐懼,同時也感到無比内疚。後來我明白,出現這些想法和情緒很正常,這是自閉症兒童家長必經的階段。」 但Preston的家庭沒有因此放棄,他們踏上了一段全新旅程,在不斷學習和互相支持中繼續前行。 飄洋過海尋找正確支援 Preston一家原居住于關島,當地的自閉症支援服務十分有限。Preston媽媽堅持為兒子尋找正確的治療,她開始在網上搜尋資訊,並最終找到了AP馬尼拉。 「最初,我對ABA的認識不多,只知道它是最具臨床實證支持的治療方法之一。瀏覽了網站内容後,AP是第一間引起我注意的機構。」 從發出第一封電郵到開始接受治療,中間的家長會議、家長培訓及持續的支持——一切都開展得很順利。 「他們僅用一節課就能為我們對Preston做出深入的分析,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語言能力之外的進步 自從在AP接受密集式ABA治療,Preston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Preston取得了我們意想不到的進步。第一次聽到他說“媽媽”和“爸爸”時,我們真的很有成就感。」 從依賴手勢、幾乎不會說話,Preston如今能開口說話、互動,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僅一個月治療後,他開始說 “媽媽”和“爸爸”這樣的詞彙。現在他能安坐,專注完成任務,會向別人問好,及簡單回應別人。」 如今的Preston媽媽不再感到恐懼,取而代之的,是每一天都能看到兒子取得進步的成就感——每一個新詞彙、每一個笑容,對她來說都意義非凡。 成為有力量的父母 有些家長會擔心自己在療程中的角色,但對 Preston 的媽媽來說,能夠參與是一件她非常樂見的事。 「我很高興能夠參與其中,也迫不及待學習。我喜歡治療團隊會細分並講解教學内容,確保我們了解每一個細節。」 透過家長會議與持續的支持,她對Preston而言,不僅是一位母親,更是他學習過程中的支持者與老師。 「我學會了主動的重要性,懂得解讀兒子的反應,並運用能鼓勵他開口溝通的增強方式。」 給同路家長的建議 對剛得到診斷結果、感到不知所措的父母,Preston的媽媽真心想說: 「感到壓力很大是正常的——這並不代表你失敗了,而是代表你非常在乎。」 「雖然自閉症是一個會改變生活的診斷,但它並非不可跨越的障礙。多一點勇氣,也對自己多一點驕傲,因為我們的孩子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 那麼,作為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她最希望別人理解什麽呢? 「自閉症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我們的孩子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真心寄語 「這是Preston出現在我生命中的原因。這個過程教會我關懷、耐心和堅持。」 對於正走在相似道路上的家庭,這樣的故事提醒我們:生活總有希望、有進步,更重要的是,有愛。 ——來自 Preston 媽媽的分享,Preston曾是Autism Partnership馬尼拉的學生。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V)中,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診斷標準包含四項行為症狀。其中一項為:「刻板或重複的動作行為、物品使用或言語(例如:重覆地揮動雙手、把玩具排成一行或旋轉不同物品或玩具、鸚鵡式重複句子、用特殊或創作語句作溝通(稱公園為媽媽,因為每次都是媽媽帶小朋友去公園遊玩)等)」。儘管展現這些重複性行為並非診斷的必要條件,但這些行為已逐漸被視為自閉症的核心特徵之一,並經常在口語中被稱為「自我刺激行為(stimming)」或「刻板行為」。 隨著社會對自閉症症狀與行為表現的認識提升,自我刺激行爲已成為大眾關注的一部分,也是在自閉症(Autism)及發展障礙社群中經常被討論的主題 。以下我將會簡單分享家長們可以如何應對重複性行為,但開始前我們先來一起了解自我刺激行爲的本質。 自我刺激行爲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它們能直接給人帶來良好感覺,或舒緩不適。這被稱為自動強化(automatic reinforcement)。即使不是所有自我刺激行為都來自同樣或單一原因,但這是常見的原因之一。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自我刺激行爲都是有問題的,要記住,一般人也會有自我刺激的行為。例如繞頭髮、玩弄掰手指關節、轉筆等等,都是一般人會重複的行為,但這些行為很少會影響生活或工作表現。因此自閉症兒童的一些自我刺激行為,如在房間來回踱步、重複台詞、照鏡子做鬼臉,也可能完全無害。然而,當我們發現自我刺激行為會影響學習、社交互動或安全性,這時就有必要考慮是否需要介入。舉例來說,若孩子重複地把教具排成一行或在課堂中鸚鵡式重複句子而無法跟隨課堂指令、影響與朋友互動,或可能造成自我傷害,則需進一步觀察與處理。 當家長們決定介入的時候,第一步我們要先觀察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父母可以嘗試觀察孩子的行為,其發生的時間以及其後的反應 (例如:發生行為之後有否回應他人,有否察覺照顧者已經離開或情緒有否改變等)。如果家長們發現重覆性行為出現在多個不同的情境,尤其是在獨處時, 那麼該行為是自我刺激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第二步,我們要在沒有出現自我刺激行為時給予讚賞,讓孩子明白這是我們期望的適當行為。 第三步,當孩子在投入自我刺激時我們可使用溫和的轉移注意策略,讓兒童的注意力投入在我們的對話或活動中,從而減少進行自我刺激。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地教導兒童功能性的替代行為,例如教導有趣的適齡的玩具和活動以減少無聊時的自我刺激行為。 我們要明白完全消除自我刺激行為並不現實,也非必要。對某些孩子而言,壓抑這些行為可能會造成壓力與疲憊,反而得不償失。因此,在處理行為問題時,我們應該要仔細觀察和分析,準備有系統而靈活的計劃,根據孩子的行為和反應作出適當的調整,耐心地與孩子一起練習與成長。 在Autism Partnership(AP),我們採用獨有的治療方法 – AP教學法™(Autism Partnership Method)。AP教學法™ 是一種漸進式應用行為分析(ABA)教學模式,是針對自閉症患者所建立出的優質治療方法。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如何處理自我刺激行為、自閉症行為治療的有效方式,或希望尋求專業意見,歡迎與我們 Autism Partnership 聯絡。我們提供一對一評估與個別化教學計劃,協助自閉症兒童邁向更獨立與有品質的生活。

家長們往往難以避免對孩子進行比較。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尤為如此,他們常常會向老師詢問,為何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接受了相同的治療,卻未能取得同等程度的進步。儘管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家長們的這種心情,但我們仍然強烈建議家長們避免進行比較。因為每個自閉症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他們的課程安排、治療方法以及進步速度自然也會各不相同。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冷靜地進行反思: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進步很慢? 自閉症治療是一趟漫長的旅程,通常需要3到5年,甚至更久。治療師和家長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來充分發掘孩子的潛力,幫助他們縮小與同齡小孩的差距。但自閉症兒童的進步不是線性的,它通常是向前邁出幾步,然後倒退一步。這種反復常令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感到受挫。 儘管這樣有違常理,但某種倒退往往表明我們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這意味著自閉症兒童正進入更有挑戰性的技能領域,這些技巧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掌握。有時我們會發現自閉症小孩的基本技能掌握不足,這也需要回溯才能更全面地解決。 如果真的進步緩慢,家長要怎麼辦? 面對孩子治療進度停滯不前或退步,家長需仔細分析情況,並對治療策略做出必要的調整。 1. 檢視影響進度的因素 治療時數與強度: 確保孩子有足夠的治療時間和專業的顧問。 治療方法: 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並隨著孩子的進步適時調整。 治療的一致性: 保持治療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頻繁更換治療策略。 家長參與度: 家長應積極參與自閉症治療的過程,與專業人士密切合作。 課程針對性: 課程應針對拓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而不僅僅是教授具體技能。 其他因素: 關注孩子是否有其他生理狀況影響發展,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建議。 2. 觀察自閉症孩子的表現 學習動機: 留意孩子的外在、社交及內在學習動機是否充足,是否能夠通過回饋或觀察來學習。 行為問題:觀察孩子是否經常出現滋擾性行為問題,如發脾氣、不服從、以及過多的刻板重複行為等。 學習技巧:檢查孩子是否在不同環境下都能表現出一致的學習技巧,如冷靜、主動、努力學習等。 3. 區分倒退與停滯不前 當孩子表現退步時,家長需仔細分析原因。如果是因為正學習的課程比以前更複雜和困難,那麼這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因為孩子的動機和學習方法沒有好好維持,那麼就需要及時調整治療策略。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培養學習動機,強化有效的學習行為,將訓練任務分拆為較小的步驟,並提供適當的支援,確保課程有趣又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 總括而言,面對自閉症孩子的進步緩慢,家長應保持耐心和信心,仔細分析情況,與自閉症治療團隊密切合作,共同為自閉症兒童制定合適的治療策略。 保持耐心,循序漸進 自閉症治療旅程的另一部分是,仔細選擇要突破的技能領域。我們理解大多數父母主要關心語言發展。我們的目標和父母的目標一樣,都是讓孩子學會充分溝通,變得健談;但請記住,自閉症兒童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發展之前,孩子有很多核心技能需要掌握。 首先,我們必須解決干擾學習、可能阻礙有意義進步的行為,例如刻板行為、情緒崩潰和缺乏合作。一旦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便可轉向 「學習如何學習」的技能培養,例如孩子首先要學會如何保持冷靜、專注、主動、努力學習,並對回饋做出反應。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學習如何學習」的技能,孩子們幾乎不可能成為獨立的學習者。缺乏學習動機及「學習如何學習」技能的自閉症兒童,即使經過密集式治療,也沒有足夠條件成功學習其他一切學習的技能。通過針對性地「學習如何學習」技能,我們不僅讓自閉症兒童成為更有效的學習者,還能夠讓他們成為更高效的學習者,無需明確教授即可發展新技能。因此父母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面對這段旅程。 在Autism Partnership (AP)機構,我們應用獨特的治療方法——AP教學法(Autism Partnership Method,APM™)。AP教學法™是一種漸進式應用行為分析模型,也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高品質治療訓練方法。 瞭解更多關於APM™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