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社交

Kimi看上去跟其他小朋友無異,笑容可愛,精力充沛。但其實他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並在2歲7個月大時開始在AP接受密集式的ABA訓練。Kimi剛來時完全沒有語言能力,亦有很多行為問題。在AP進行了一年半的ABA訓練後,Kimi有顯著的進步,更重新入讀主流幼稚園,跟其他同齡小朋友一起學習!

繼續前一篇關於在日常生活中增加自閉症兒童主動性的文章,我們這一次探討如何為3至6歲的兒童創造提高主動性的機會。 發展完全獨立的自理規律。在6歲時,孩子們應該已經可以自己洗澡,如厠(包括清理),及刷牙,並且每個規律都可以毫無困難地執行所有步驟。要準確和流暢進行這些規律,他們必須具備所需的精細運動技巧,並反複練習這些步驟。我們還應該注意自理中所需的保持隱私的能力。例如,他們應該確保每次使用洗手間時門都被鎖上,他們應該在穿衣和如厠後確保自己穿好衣服。 分配家務。從3歲開始,父母已經可以為孩子分配家務,以增加他們在家的注意力和努力。簡單的任務可以是在玩耍後將玩具收好,洗澡後將衣服扔掉,以及給盆栽澆水。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家務應該更加複雜,需要孩子們長時間的專注並留意細節。這些家務可以是為家人準備數量正確的餐具,收書包時必須在家裡尋找合適的物品,並在必要時為寵物補充水和食物。我們也不時會在這些家務中製造干擾和障礙,為他們創造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 與父母合作完成複雜的家務。除了自己完成家務之外,孩子還可以與父母合作完成複雜的家務,如洗車,焗蛋糕,洗衣服等。最初,我們需要指導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做什麼,但是當他們熟悉這個過程時,我們應該減退我們的指示並要求他們觀察並在需要時幫助我們。 在社區中讓孩子們積極關注及觀察我們。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走路時,我們習慣一直緊緊握住他們的手,但我們過多的主導和保護不利他們關注我們和身邊的環境。在安全的環境中,我們可以讓孩子不牽著手在我們旁邊走,令他們必須時刻留意及跟隨我們。當需要牽手時,不是我們握著孩子的手,而是他們主動牽著我們。為了進一步鼓勵孩子觀察和向我們學習,在我們停下來與他人互動之後,比如排隊,在櫃檯付款或點餐後,我們可以問孩子我們剛剛做了什麼,比如我們買了什麼,收銀員說子什麼,等等。 總括來說,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斷告訴孩子該做什麼時,是時候確定他們自己可以做什麼,教授更多日常生活所需的必要技能,並多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主動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

他今年15歲,患有自閉症,就讀主流學校。問他在學校有沒有朋友,他説有。問他的朋友是誰,想不到他説:「我不知道,我忘記了他們是誰。」追問他跟朋友在一起會做什麽,他支吾以對。我知道他很希望跟同學一起玩耍,建立友誼,可是,老師告訴我,他在學校沒有朋友。 要幫助這位學生成功交友,需要一套全面而有系統的社交課程。我認為其中一個首要目標,是教他選擇朋友。我建議了一個課程,叫「想和誰玩?」,目的是要教他學會選擇社交互動的對象。 第一階段:教導學生辨別適合及不適合特定活動的人物特質,例如:「誰最適合在課室一同玩耍?」優良特質包括擁有相同興趣、相同年級、善於合作、喜歡玩遊戲及一起玩過的人;不良特質包括惹麻煩、愛撒謊、控制慾強、不能集中注意力和年齡太小的人。第二階段:幫助學生列出可能會選擇的朋輩清單。 第三階段:學習根據自己的選擇開始計劃活動。 第四階段:學生和老師一起回顧計劃成果。 第五階段:教導學生根據活動本身,在適當的候選名單中選擇不同的朋輩。 第六階段:讓學生使用同樣的過程和機制作出判斷,選擇活動。 「想和誰玩?」是一個屬於「社交互動」領域的課程。根據我導師的著作《編織社交網絡》,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涉及人與人相處的必要技巧,例如:接近他人、回應別人的邀請、保持遊戲中的互動、解決社交問題、等待、輪候、參與遊戲、幫助別人、維護自我、談判和做決定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互動過程會變得越來越精細和複雜,這些技巧,變得尤其重要,可以稱得上是「生存技巧」。 原文:Oh!爸媽 – 【馮耀文】無朋友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