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自閉症

在Lucas約兩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發現他的語言能力比同齡孩子弱,也很少與其他人溝通。剛開始以為Lucas是發展遲緩,但待他慢慢長大,卻出現其他嚴重的問題行為,最終在2歲7個月大確診患有自閉症。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面對著很多困難,未能為孩子提供正確的幫助,只好尋求專業團隊的幫助。   家長的故事│Lucas爸爸:遇到問題尋求專業協助,這樣對孩子是最好的 https://youtu.be/ykce7Ii8ffk 兩歲多自閉兒童Lucas欠耐性拒服從,撞頭宣洩情緒及博取關注 https://youtu.be/9CMDFJ0grFchttps://youtu.be/Dv4YoGW7TD8 課程1 – 服從性 https://youtu.be/zkKQmtrFSQI 課程2 – 等待 家長分享:對症下藥才有用! 我們學會糾正偏差行為的正確方法 https://youtu.be/oFqp9Y11auY 披露聲明 Lucas的父母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Lucas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不同社會視角,細看自閉症群體的成長、生活、工作、感情、困擾… 「自閉症」這個詞,也許對有些人很遙遠,但其實可能也很近。他們彷彿和這個世界失去聯繫,但他們確切是社會中重要的一份子,對於這群人數急速上升的獨特群體,我們可以怎樣與他們其處呢?這個夏天,讓我們從認識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iKd_FIoR8&embeds_referring_euri=http%3A%2F%2Fwww.autismpartnership.com.hk%2F&embeds_referring_origin=http%3A%2F%2Fwww.autismpartnership.com.hk&source_ve_path=Mjg2NjY&feature=emb_logo 為了促進公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瞭解、接納與支持,AP團隊傾力打造的全新自閉症特備節目《觀·自閉症》(The Autism Show)已於本月16日正式上線! 第一集:看不見的障礙,看得見的堅持 https://youtu.be/Og5miRgpeqQ 大部分家長在拿到孩子的自閉症診斷後,除了在心態和生活模式上會經歷翻天覆地的轉變外,他們對ASD孩子日後教育、將來及就業前景的擔心和壓力也如影隨形。養育自閉症兒童的苦與樂,相信只有同路人才能真切體會!第一集我們邀請了4位家長,跟大家分享他們如何勇敢堅強地面對眼前的生活和未來的路! 第二集:等一個更好的明天 https://youtu.be/9Ef5ia4l-cc 第二集帶大家深入社區,一同了解家長在為孩子嘗試和接觸不同類型的治療過程中的點滴感受。受訪人之一的善加爸爸原本有一份不錯的事業,但自從兒子確診自閉症後,爸爸毅然放棄這如日中天的生意,帶著兒子遊走於不同的治療機構,親身照顧兒子的日常起居和在家中的訓練… 第三集:【街頭訪問】自閉症知多少 https://youtu.be/mOzw2nTBL24 在本集的節目中,AP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顧問David Fischer博士將帶大家走進香港街頭,了解這個繁華又匆忙的大都市的市民對「自閉症」知道多少。 第四集:自閉症的成因 https://youtu.be/6DSB8UPhLN4 自1943年,自閉症被發現以來,其成因就一直是個謎。 目前學界對自閉症的成因尚有很多揣測,但自閉症的確切成因仍然不明。在本集的節目中,AP總監,Toby Mountjoy先生將跟大家解構坊間對自閉症成因的假設。 第五集:為何自閉症個案數字持續上升? https://youtu.be/_wlSmlt1AQ0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目前人數上升最快的一種發展障礙。根據美國CDC的最新數據,在美國,每54個兒童中就有一名兒童確診患有自閉症。 本期《觀·自閉症》中,AP總監Toby Mountjoy先生將進一步帶大家深入探究為什麼近年世界各地確診的自閉症個案數字均持續上升! 第六集:家長如何早期識別自閉症 https://youtu.be/X5s-LRoXBWw 家長、照顧者或老師通常是第一個發現幼兒也許有發展問題的人。在本集《觀.自閉症》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多位家長分享他們在何時及孩子表現出的哪些跡象,使他們懷疑子女是否患有自閉症。孩子沒有達到預期的發展里程碑並不意味著他患有自閉症,但如果家長懷疑孩子可能患有自閉症,首先要做的是尋求專業建議,並進行診斷。及早發現自閉症並進行優質的早期干預是幫助孩子的關鍵。 第七集:嬰幼兒自閉症早期跡象 https://youtu.be/oTQfP1_9vVA?list=PL9sEopK_4gvlSdaaZwuaImS8eBCqzq3Bk 在本集《觀·自閉症》節目中,我們邀請到美國的著名#自閉症診斷專家,BJ Freeman博士跟大家深入地探討家長普遍會在孩子多大的時候注意到他們有點不同,以及他們最先警覺到的#自閉症跡象 都有哪些。 第八集:破除關於自閉症的4個誤解 https://youtu.be/8TWitSUW5qo?list=PL9sEopK_4gvlSdaaZwuaImS8eBCqzq3Bk 今天,AP的治療師/記者Beverly會帶大家走進旺角,看看香港市民對 #自閉症譜系障礙 的診斷和特徵有多少認識! 第九集:了解自閉症譜系障礙評估 https://youtu.be/lcHQ4DGCcI0 了解 #自閉症譜系障礙 評估對父母來說是很重要的。在本集節目中,我們將講解自閉症評估的流程及常見的評估工具,以及家長可怎樣為 #評估 作準備。 第十集:患有自閉症的兒童對家庭的影響 https://youtu.be/637d7n_DdCg?list=PL9sEopK_4gvlSdaaZwuaImS8eBCqzq3Bk #自閉症診斷 對家庭(及成員)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 在孩子確診患有 #自閉症 後,家長會把他們的首要重點放在照顧這個孩子上,這可能會給父母帶來精神壓力、角色壓力和經濟壓力,影響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和兄弟姐妹關係。父母的工作及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在本集《觀·自閉症》中,我們有幸邀請到Marlene Driscoll女士(持牌婚姻和家庭治療師)與大家探討 […]

Matteo現在五歲兩個月大。在Matteo七個月大的時候,Matteo的媽媽就發現他有點不一樣。她表示,Matteo的行為問題在成長過程中不停地改變。現在他的行為問題包括無法等待和上課時坐不住。看到Matteo跟同輩的語言發展和社交能力的差距,使媽媽更加擔心Matteo的將來。 APM教育推廣項目 – 家長分享 注意力維持和語言溝通困難 https://youtu.be/tnAPrl6sGnghttps://youtu.be/e9TT_VpOivw 課程1 – 注意力 課程2 – 語言 Matteo的家長分享:Matteo在回應、專注力和言語能力的進步 披露聲明 Matteo的父母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Matteo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會有溝通困難? 為什麼我們有與人交談的慾望? 這是因為我們有動力,我們知道有必要與別人交流。 然而,自閉症兒童可能沒有交流或分享的慾望。因此,使「自發溝通 」和「自發語言」對他們來說很困難。 因此,我們必須創造讓他們說話的慾望和「誘使」他們說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誘發溝通」。 在第1部分中, 我們介紹了自發性溝通以及甚麼是誘發溝通。本文將探討如何使用「誘發溝通」的技巧來幫助孩子自發地溝通。   我如何讓我的自閉症孩子說話? 首先,讓我們通過創造說話的需求來幫助他們。接下來我們將探索三個營造這些溝通慾望的方法。   A. 通過打斷孩子熟悉的規律來創造溝通的慾望 其中一種方法是建立並找到孩子熟悉的規律,然後打斷或打破它。 想像一下,你吃著冰淇淋,它正在融化。 你走到平時用的紙巾盒前,發現裏面沒有紙巾,而是堆滿了垃圾! 因為你非常需要紙巾,你可能會問紙巾盒在哪裡,或者讓別人給你拿一張。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我們還需要打亂他們一直以來的預期,這時就需要他們進行溝通。 例如,的孩子知道點心盒裏有小零食。 我們可以把點心盒裏的零食都拿出來——你可以讓它空著,也可以把別的東西放進去。 現在,點心時間到了,你的孩子想吃小零食。 當他打開點心盒時,他意識到裡面沒有零食! 因為他很想吃零食,你認為他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鼓勵他溝通,讓我們知道「點心盒是空的!」或者「我要吃零食!」 甚至「小吃在哪裡?」。 當你的孩子嘗試溝通時,我們可以給他他喜歡的零食,通過滿足他的要求來強化他有主動溝通。   B. 通過扣留孩子想要的物品來創造溝通的慾望 另一種方法是讓孩子先「短暫地玩一下」他喜歡的玩具,然後把玩具扣留起來。 假設你正在享受一塊蛋糕,突然有人過來拿走了你的蛋糕。 你會怎麼做? 你會無動於衷,還是會走近對方,問他發生什麼事? 我們大多數人會要求把蛋糕拿回來! 同樣地,對於我們的孩子,我們也可以扣留他們喜歡的東西,這樣他們就有了溝通的需要。 當孩子想取回他的玩具時,我們可以鼓勵他說「我想要玩具」或「可以把它還給我嗎?」。 這種溝通方式有助於減少孩子的挫敗感,尤其是當他們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   C. 讓你的孩子渴望要某件東西 我們還可以創造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慾望。 當我們在商場時,我們會看到「大减價!」 或「新品登場」的標誌。 又或者,當我們閱讀文章時,可能會看到類似「XX居然是XX,太不可思議了!」的標題。這些標誌和標題都是用來誘使我們去購物或者點擊該頁面。 至於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創造這些誘人的情境,讓他們想要這些東西或參與到這些情境中。 為了讓孩子能够接觸到這些誘人的物品,他們必須通過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我想要xxx」或者「讓我看看」。 這有助於他們表達自己的需求,潛移默化地鼓勵好奇心,並在溝通中培養更多的自信。 如前所述,自閉症兒童缺乏溝通的慾望或動機。通過使用「誘發溝通」來激發孩子交流的慾望,你將為孩子創造主動溝通的機會,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減少他們的挫敗感。

朗朗現在2歲11個月大,在2歲時確診有自閉症。朗朗的父母表示,他的眼神交流很差,在聽從指令方面有困難,無法保持專注。學校的老師也反映,朗朗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分心,也會離開座位。朗朗的爸爸媽媽非常擔心他在學校不能有效地學習。 APM教育推廣項目 – 家長分享 AP在5天的訓練中,與朗朗進行的課程 https://youtu.be/kE6yOgFWuGAhttps://youtu.be/tMP5HLnTcyw 課程1 – 在小組中的專注力 課程2 – 聽從指令 家長分享: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能力 披露聲明 朗朗的父母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朗朗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浩浩現在2歲4個月大,在2歲時確診有自閉症。浩浩是一個極其偏食的小朋友,對很多食物都非常抗拒。浩浩媽媽很擔心他吃飯時的行為問題,要他有健康的飲食尤其困難。在浩浩2歲時,她也注意到了他的退步。浩浩不會說話,他會的發音也很有限。 APM教育推廣項目 – 家長分享 AP在5天的訓練中,與浩浩進行的課程 https://youtu.be/eYZ_0rrZnVchttps://youtu.be/nks_0jdUyIIhttps://youtu.be/7awvrIfCWtE 課程1 – 飲食習慣 課程2 – 語言 浩浩家長的分享:我現在有信心讓孩子嘗試各種食物 披露聲明 浩浩媽媽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浩浩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2歲7個月大的Philus是一個健談的小男孩,在2歲時確診有自閉症。 Philus有不錯的口頭語言能力,但他在聽從指令和回應方面有很大的困難。Philus媽媽表示,跟他外出時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因為他很容易分心,會被很多東西吸引。一段步行5分鐘就到的路程,他們要花上30分鐘。 APM教育推廣項目 – 家長分享 https://youtu.be/2g-Pz-iWtGc AP在3天的訓練中,與Philus進行的課程 https://youtu.be/PD6NU616wmUhttps://youtu.be/ewD1dMvJgaw 課程1 – 在社區裡/街上走路時跟著大人 https://youtu.be/KRl8CcZObLs 課程2 – 在家裡和社區裡等待 https://youtu.be/G5nI1JKJBHM 課程3 – 建立自閉症兒童對遊戲暫停的耐受力和回應簡單口頭指令 https://youtu.be/eCAt9L8j9SQ 課程4 – 在課堂上聽從老師的指令  Philus家長的分享:我現在能夠更好地理解並管理兒子的挑戰性行為了  https://youtu.be/XsZsA0xFG_Y 披露聲明 Philus的父母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Philus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不管是在個訓還是小組,動機對孩子的學習進度都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動機為孩子帶來推動力去努力嘗試和掌握新知識。在AP,強化物的拓展在是非常重要的持續目標之一。在個訓中,老師用心努力拓展學生的興趣,同時配對上社交強化物。然而,僅僅這樣是不足夠的。為了讓學生準備好在小組裡和自然環境裡有效的學習,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建立對在教室裡常出現和接觸到的強化物之興趣。以下是一些我們會在小組教學中會花時間去建立和教學的社交強化物和內在動機例子:   獲得社交表揚 在幼兒園的教室裡,老師經常會給表現出眾的學生一些口頭表揚。這些都不是實物強化物(例如:玩具)。由於社交障礙是自閉癥兒童其中的核心挑戰,他們對這些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很享受的口頭表揚並沒感很大的興趣或這些都不足於推動他們努力嘗試或學習。在AP的小組教學中,老師會挑選一些常在當地幼兒園出現的呼應表揚(Call-and-Response),例如:老師:「棒棒!你真棒」,學生回應:「棒棒!你真棒!」。 教學目標包括: 教學目標包括: (1)學習如何回應 (2)透過小組氛圍建立學生對這些表揚的興趣和欲望 在比賽中獲勝 正常发展的孩子喜歡在比賽中獲勝。他們享受跟同伴們炫耀他們的本領。很多兒童之間的遊戲也有比賽的元素,因此,我們希望學生: (1)理解輸贏的概念 (2)勝出比賽的興趣。一些常在小組進行的比賽活動包括:賽跑,搶椅子,搶答問題等 掌握「大孩子」/「好榜樣」概念 得到老師/同伴認可的會得到一個「大孩子」/「好榜樣」的胸針/貼紙/小印章/在「每周之星表」上得到多一顆星星。這些都是一些非常常見的教室管理制度。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可以幫助到他們保持他們恰當的行為。   當「小老師」 「小老師」也是一個得到老師認可以後可以換來的優待。小老師可能是幫忙发作業本或幫老師領小夥伴們去圖書館等。這些對自閉癥的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個任務,不是一個特別的榮譽,因此,在小組教學中,老師會在課堂裡增加他們對「小老師」角色的曝光和與正面行為的配對,以增加學生對爭取當「小老師」的欲望。 優待 在小組學習中,優待可以是:獲得選擇權(例如:先出來排隊),特權(例如:出來給大家貼一張圖片到白板上,換得/有資格獲得大獎勵(例如:參加每月之星派對)。優待很多時候是透過嵌入性強化物來給予學生的。嵌入性強化物是指在活動本身中制造機會強化恰當的行為,例如:在看繪本時,因為學生很專注得聽老師講故事,老師獎勵他出來給大家翻到下一頁。另一種經常會在小組裡進行的優待是「社交派對」比如老師會挑好玩的歌舞,根據個人目標,表現出色的學生獲得參與「社交派對」的機會。 這些都是我們常在小組裡會建立的小組強化物。小組教學有它本身的優勢,它可以允許老師利用小組氛圍跟同伴的影響來促進學生對小組強化物的建立。小組強化物都是需要有系統的教學和計劃去進行。在有一致性和有系統的教學的情況下,自閉癥的學生是有能力建立到對這些在自然環境裡可接觸到的強化物興趣。希望以上資訊能夠幫助大家。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