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獨立完成日常常規能培養獨立性,提高孩子對環境的認識,並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有些時候,孩子因為受環境影響干擾或缺乏持續注意力而無法獨立完成常規任務,導致家長要提醒孩子繼續或指導他們才能完成常規。 以下,我將與你們分享如何調整常規的選擇和向你的孩子提供幫助,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減少家長的輔助監督。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一些必備技能如:有能力完成常規裡的步驟,能應用視覺表和有能力持續關注一段時間。 做出常規的選擇 雖然我們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完成更多常規,我們也需要理解孩子的長處,決定從哪個常規開始或教導。常規的步驟應該包含著孩子已經學會的技巧。例如,如果常規的步驟需要孩子換鞋,他們需要先有能力獨立脫/穿鞋。在轉向複雜的常規之前,先關注或練習基本、簡單的常規,以發展孩子的獨立性。 日常常規 簡單 複雜 準備上學 換上校服 換上校服接著收拾書包 午餐時間 洗手 洗手過後接著準備餐具 學校裡 把背包放進櫃子裡,然後拿出水杯/點心盒到課室裡 把背包放進櫃子裡,然後拿出水杯/點心盒到課室裡。接著自己向老師點名 協助 協助類型 肢體輔助孩子或用語言告訴他們如何完成常規,會降低孩子的獨立性。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視覺表會比較適合學習目標的實現。另外,利用視覺表也能減少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你也可以用不同視覺表教導常規。例如可以是翻轉頁類型(像個日曆), 圖片條或工作清單。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符合他的視覺表。如果孩子能使用翻轉頁類型,教導過程就能利用同翻轉頁類型教導常規。 提供協助 開始的時候,把視覺提示擺在孩子能看見的地方。例如在教導洗手這個常規任務時,視覺提示可以放在桌面或牆上。 這樣能減低操作的複雜性,也能讓孩子能更順利跟從視覺表。另外,剛開始的時候,你也可以指導孩子完成所有常規的步驟。過了幾個回合的練習,你就可以開始淡化協助。以下例子顯示如何漸漸淡化協助。 第 1 階段:根據圖片做出指示然後引導孩子完成所有步驟 第 2 階段:根據圖片做出指示並指向完成步驟的物件或位置,讓孩子自己完成餘下步驟 第 3 階段:根據圖片做出指示但不指向完成步驟的物件或位置 第 4 階段:允許孩子自己獨立完成步驟 發展獨立能力 家長的監督 當您的孩子能夠利用視覺提示獨立完成常規時,您可以開始減少對孩子的監督。逐漸增加您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直到您能夠走出房間。如果出於安全考慮,需要和孩子在同一房間內,您可以嘗試逐漸減少您對孩子的關注,讓他嘗試自己獨立完成。以下我列出如何能減少您對孩子的關注的例子: 第 1 階段:成人在小段距離內關注孩子 第 2 階段:成人在小段距離內,80% 的時間關注孩子 第 3 階段:成人在小段距離內,50% 的時間關注孩子 第 4 階段:成人在小段距離內,20% 的時間關注孩子 循序漸進減少視覺表的輔助提示 […]
謙謙現在3歲11個月大,上幼稚園低班(K2)。他在3歲5個月大時確診患有自閉症。謙謙的媽媽反映她發現謙謙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只能夠說簡短的句子。他在說長句子和執行兩部分(或以上)的指令方面有困難。謙謙現在3歲11個月大,上幼稚園低班(K2)。他在3歲5個月大時確診患有自閉症。謙謙的媽媽反映她發現謙謙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只能夠說簡短的句子。他在說長句子和執行兩部分(或以上)的指令方面有困難。 謙謙也表現出一些行為問題,不論是在家或學校裡,他都難以保持專注。雖然謙謙一般都能聽父母的話,但他每天都會哭鬧和發脾氣,尤其是當他的要求被拒絕的時候。他也有進食問題,需要6個小時才能吃完一頓飯。 謙謙 – 干預前 https://youtu.be/aKWX54tsciw 父母的擔憂: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出現行為問題,很難專注 https://youtu.be/wF_1NTvUi0k 謙謙的5天訓練進度回顧(上):學習怎樣學習 https://youtu.be/SpEw9uHzk18 謙謙的5天訓練進度回顧(下):語言及社交 https://youtu.be/yGkrqQS7F0s 家長分享: 我的孩子也有無限潛能 https://youtu.be/fJXXi88-KH0 APM教育推廣項目 – 三天家長訓練 https://youtu.be/3QuWUF8vZo8 披露聲明 謙謙的媽媽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謙謙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如何支持孩子如實或準確地對我們做出回應? [ 重溫上篇文章 ] 小孩撒謊是為了逃避懲罰或責任,尋求他人的注意,或保護身邊的人如朋友。通常,這些行為發生在小孩發現自己處於沖突狀態或行為不端之後。雖然有些謊言可能很簡單(如拒絕),但其他謊言可能更為複雜。雖然撒謊是兒童發展裡程碑的一部分,但這行為可能仍然令一些家長感到擔憂。我在下面描述了一些我們可以支持孩子如實或準確地對我們做出回應的方法。 1. 了解您的孩子的能力 雖然謊言是故意的,但錯誤不是故意的。詢問小孩之前發生的事需要高級的語言技能和認知能力。為了區分錯誤和謊言,我們必須確定孩子擁有的技能和能力。這也將助於孩子的成功幾率。 2. 選擇恰當時間和設置 作為父母,我們渴望了解我們的孩子一天做了什麼。但是,選擇錯誤的時間或設置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能力准確回應。在理想的情況下,選擇一個無干擾的環境,或小孩不分心的時候。 3. 幫助孩子的成功機率 (a) 首先,幫助您的孩子確定或理解誠實的後果。讓您的孩子參與或見證一個清晰和簡單的事件,並問他/她一個「是/不是」 或 「有/沒有」的問題,或給你的孩子選擇的選擇。如果您的孩子反應準確,表揚/獎勵他。 (b) 當您的孩子能夠意識到後果,你可以展示一個清晰而簡單的事件向孩子提出複雜的問題,例如不同問句或描述幾個步驟。孩子應該得到立即的後果。家長都需要知道問題的真實情況或答案。 (c) 一旦您的孩子更成功地準確地回答您的問題,家長可以增加事件的複雜性。同樣,必須立即給小孩展現後果。時間延遲越長,您的孩子學習適當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小。 4. 家長的反應 雖然這些程序可以幫助您的孩子建立更多的說真話的行為,但當孩子給出錯誤的答案(或撒謊)時,父母的反應也會增加或維持這種行為。 當您的孩子分享真話的時候,表揚他做了「正確」的事情,並利用強化物加強行為。當孩子反應錯誤或撒謊時,讓您的孩子知道他給了錯誤的答案,並提供一些選擇來幫助您的孩子正確回答。兒童避免說出真相的原因之一是避免在犯錯後受到訓斥或懲罰。因此,父母對孩子做錯事或虛假答案的反應也會增加或減少說謊的可能性。 兒童可以進行虛假答案因為他們沒有技能,或他們試圖欺騙聽眾以避免後果。因此,在斷定孩子在撒謊之前,我們必須區分孩子的語言和認知技能,以實施有效的策略。孩子偶爾可能會撒謊,但是,父母對這些情況的反應能決定未來行為的可能性。雖然說謊是發育過程的一部分,但過度或持續撒謊的行為仍然需要行為顧問的注意。
家長的疑問: 小朋友目前八歲,在主流學校上小二。有口語能力,但社交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好。我覺得他一直有類似說謊的行為,例如:他在學校明明有上體育課,可是回來,我問他,今天有沒有上體育課?他就說:沒有。還會說明為什麼沒去……亂說一堆。又例如:我問他今天在學校的午餐都吃了什麼?他會回答一堆食物,但我看了學校當天的菜單,根本就沒有他說的那些…… 我應該怎樣處理呢? Autism Partnership 的建議: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患者通常會在個人溝通技巧,社交互動和行為方面受到挑戰。自閉症兒童也可能在理解或使用口頭語言方面遇到困難。 有些時候,孩子因為缺乏技能而被身邊的人誤解。例如一位小孩缺乏能力理解問題也不會要求協助會導致一位老師認為小孩不專注或逃避回答問題。也許家長問起有關今天發生的事而小孩沒有準確描述或表達自己做了什麼的時候,家長會認為孩子在撒謊。 然而,在我們討論孩子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撒謊)之前,讓我們先探討一些語言和認知技能,看一看孩子是否有能力回憶和回答。 我的孩子是否能理解各種不難度的指令? 理解不同類型和複雜性的指令能夠助於培養孩子區分不同指令的技能。對於一位初學者,這可能是基本的指令,如「收拾你的書包」。更進一步的指令能包括多部分指令或者加入不同的語言概念如動詞,位置,形容詞,數量等。 指令類型 例子 基本指令 「收拾你的書包」 多部分指令 「把點心盒收到書包裡」 語言概念組成的指令 「把紅色的點心盒收到書包裡」 我的孩子是否能在不同環境或情景,理解各種問句? 這些問句包括「這是什麼?」,「他是誰」,「發生什麼事」 和 「這是哪裡?」。在前進階段也包含 「為什麼?」 和 「怎麼會這樣?」。除了能夠區分這些問題,小孩也還必須從有條理的環境中(例如: 繪本裡)到更自然環境裡準確回答這些問題。 我的孩子是否能對一件事情發生後排出順序? 排順序除了讓小孩理解一件事情的先後次序,也能幫助小孩發展連貫性能力。 我的孩子是否有足夠語言描述? 如果孩子能夠應用足夠的信息或豐富的語言,他就能讓對方意理解他的經驗 。這包括其他語言技能,如回憶能力、排序以及表達高級語言概念的能力,如動詞、位置、形容詞、數量等。 我的孩子是否能回憶起之前發生的事件? 回憶事件有助於孩子的記憶,並要求孩子記住之前發生的事情。在更高級的設置中,我們可能要求孩子能夠有關聯性地描述整個事件。 我的孩子是否理解時間的概念? 除了區分不同事件的能力外,這種認知技能還會導致理解和回答有關時間性的問題。例如:吃飯之前做了什麼或昨天下午到哪裡玩了之類的問題。 孩子能夠回憶他們一天中發生的事情,並回答與事件有關的問題需要多種技能。這可以從基本理解到更深刻認知和推理技能。當孩子掌握較強語言技能,他就有能力理解問題,更准確地溝通,並減少被誤解的能力。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為大家介紹支持孩子如實或準確地對我們做出回應的幾個方法,歡迎關註!
人生有如一台戲,往往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刻,出現驚喜,是驚是喜視乎當事人用怎樣的態度面對。 已育2名健康活潑女兒的媽媽沒有想過第3名女兒倖如患上自閉症,當時她感覺很徬徨自責,不知是否她在懷孕時吃了不該吃的食物,或者是她忽略了倖如的需要而使她患有自閉症。 但困難中,上天沒有撇下她們,幸運的是,倖如在較早期已被發現學習上的需要,接受了愛培自閉症基金(愛培基金)所提供的治療服務,倖如媽媽感動地表達: 「我都是本著不妨一試的心態,沒想過她能有這樣的進步。我真是很感激愛培基金對我們的幫助,很希望好像倖如一樣的小朋友可以接受有效的治療。」 以下是倖如媽媽接受訪問的分享: 1.你從何時開始留意到倖如的不同? 因為倖如是第三個小朋友,所以我放在她身上的注意力比較少,並沒有留意她的不同。她7個月時便能叫爸爸媽媽,所以當時我們亦不擔心。 直到她1歲2個月時,她對我們的互動沒有反應,甚至當我跟她說話時,她眼睛也是四處望的。有一次我的二女兒出疹子,我讓倖如在我媽媽家留宿,我的媽媽便留意到倖如的不同,他們猜測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或聽力問題,所以催促我帶她做檢查。 2. 你她在何時確診患有自閉症及開始接受治療? 後來,我帶她到健康院看醫生,護士說幸好能及早發現她的需要,並安排我們預約評估。後來等了差不多一年,倖如才接受評估,當時倖如是2歲3個月。評估報告證實倖如患有自閉症,我當時真的感到很徬徨,不知道可以怎樣做。 3. 當時醫生有否給予你們一些建議?她之後接受了甚麼治療? 醫生給我們不同的治療方案,而我當時很希望她能在言語方面有所進步,所以都查詢了不同的言語治療,可是服務的收費很貴,又或是輪候時間太長。 同時我也有查詢過協康會的服務,我為倖如報讀學前班,親子PLAYGROUP,感統治療及音樂治療。我其實也不太清楚哪種治療最為有效,心想甚麼也試一試。在那幾個月我帶她到不同中心接受不同的治療,可惜成效不太大。她在那些課堂時都有行為問題,一上課就哭了,不停要到外面休息,也不能完成課堂。 4. 你如何得知愛培基金的服務? 上完了那些課程倖如就開始讀幼稚園,當時我很擔心學校不接受倖如的申請,但社工鼓勵我要向學校坦白,若學校能有到校服務,倖如就可以在學校接受訓練。我很感恩學校的校長接受倖如的申請,而她也在學校接受訓練。 就在那段時間我的朋友給我介紹愛培基金的免費ABA治療服務,我就試一試。當時有位工作人員聯絡我,查問倖如的情況。之後,十月就開始治療了。 5. 由你發現倖如的不同,到她接受評估和接受不同治療,直到她能入讀學校,這些對妳造成了什麼影響? 自己的心情最受影響,因為我感到很傷心,為甚麼生了一個有問題的小孩?是否自己吃了甚麼不該吃的食物,因為她的姊姊們都沒有自閉症,壓力很大,覺得很徬徨。治療也很有負擔,也擔心她將來沒有得到改善。幸好我們在早期已發現她的需要,有多些機會追趕同齡的程度。 6. 你可否具體分享一下你之前最擔心倖如哪一方面的發展?以及倖如在愛培基金接受治療後有甚麼進步呢? 我真是很擔心她語言方面的發展,她到愛培前一句說話都不懂說。我也聽過一些家長及老師的分享,有些小孩子到四五歲時也未學懂說話,那時我真的擔心她成長後沒有語言能力。其實學校的校長並不太支持我們停學一個月到愛培訓練,因為覺得一個月的成效不會太大,但我也想給她試一試。 很奇妙的是,在愛培訓練第3天,她已在放學時跟我說「麵包」,她之前只會說BB話,而我也聽不懂她在說甚麼。在愛培上課一星期後,她和我去公園玩時,她會走來對我說要麵包和水。不但懂得運用詞彙,還會主動溝通。她和姊姊玩耍時更主動和反應也快了,在社交互動上進步了,例如,姊姊教她時她明白姊姊的指令,以及眼神接觸多了,也教了她如何用手勢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在最後的課堂老師也讓我們了解到倖如在認知上也進步了,我看見她學會了不同詞彙,也能說出來。 倖如回到學校上課時,老師也因倖如的進步而感到興奮,她能在學校說出不同的物件,也能自己吃午膳及去排洗不再需要老師的幫忙。在這一個月的訓練後,她在家的自理能力也改善了很多,以及在我的引導下她能跟街上的姨姨打招呼。我覺得愛培的訓練很有成效,真的很開心,因為不單止我留意到她的進步,甚至連學校的老師也讚揚她的成長。 7. 倖如的進步對家人的溝通上有甚麼正面影響? 當然全家人都很開心,因為她和家人的互動多了。我們是和奶奶一起住,她能叫「奶奶」,奶奶很是高興。她也會叫兩位姊姊,姊姊也很享受教她東西和她一起去上課。 8. 你有甚麼說話想和愛培的老師說嗎? 我很感謝Quincy 和Joanna,她們真的很用心教導倖如,用不同活動和遊戲教她,她才會有這般大的進步。我很感激所有愛培職員和這機構,若沒有這訓練,她不會有這些進步,我也很感恩愛培給了我女兒這個機會。 我很希望有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也能接受這種治療,就連我身邊的朋友也留意到倖如的進步,我也分享了愛培的服務給他們。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讓更多善心人仕願意捐助,令更多小朋友能接受治療。政府的資源不足,一等可能已要等上2年,作為家長真的會很心灰意冷,只因我們都知道小朋友不能錯過黃金期。 9. 最後,你之前提及過你是本著不防一試的心態來讓倖如接受愛培的訓練,現在一個月的訓練完成了,你對我們的服務有何感受或評價? 你們的服務很好和治療很有效,你們不但訓練孩子,也為我們舉辦了不少的親子活動,也有家長講座,讓我們能舒緩壓力。完成一個月的治療後也有跟進服務,希望將來的小組活動能讓小朋友彼此有多些機會互動。
家長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小孩的不同,和小孩一起面對問題,從而選擇有效治療,對患有自閉症的孩童追趕黃金時期是非常關鍵的。 陳先生一發現Annie的特殊需要時,就立刻為女兒尋找不同訓練方法。陳太笑道:「我先生這時已預告我,我將會很忙,但我心想不知有甚麼好忙。但後來發現要不停找有效的治療是不容易。我們轉過不少中心,但很開心Annie在Autism Partnership(AP) 有這樣的進步…我每星期都見到她的改進。」 以下的專訪真實地展示出父母的積極正面,對子女的成長有正面的影響。 1. Annie 何時被確診患有自閉症(ASD)? 大約在Annie 3歲時,老師提議我帶她做一份評估。在2歲時,我也和協康聯絡過讓她做評估,因為當時她的情緒很不穏定,不時發脾氣,而且專注力不足,不過因為排期時間較長,當協康再聯絡我時,她的情況好轉了。所以,我沒有帶她到協康跟進。 後來,老師留意到她的情緒不穩定,就讓我了解情況。她在學校因社交技巧跟不上同班的同學,同學們也不願和她一起玩耍,不論她參與任何的小組都被拒絕,在學校生活不快樂,以致當時的她更加不能控制情緒。她雖然不懂表達,但她能感受別人是否喜歡她。她每天回校上課都有很多情緒,也不願意回學校。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老師甚至要她坐在課室的一角不參與課堂,以防她情緒大鬧。 就在那次的評估她被確診患有自閉症,當時我不太擔心她的學校成績,我反而比較想改善她的語言和情緒表達。我明白她的情況是要和時間競賽,所以我很留意那些治療是否有成效。如果沒甚麼成效,我會立刻為她尋找其他治療,所以在入讀AP 之前我們都報讀過不同的治療中心。 2. 你如何得知AP 的治療服務? 以及她已在AP接受治療多久? Annie在AP已接受9 個月的一對一ABA治療。最初是Annie學校的老師轉介我們到AP接受治療。 當時Annie在其他中心治療也有進步,不過老師覺得她的能力是不錯的,若能接受更合適的治療,她的進步會更多。而她覺得AP的一對一治療很適合Annie,所以我便大膽一試。 3. 在AP 接受治療,你覺得她在哪一方面的進步得最顯著? 我覺得她的情緒和專注力的進步最為顯著。以前當別人拒絕她或指出她的錯誤,以及有些事情在她預期之外發生,她會用頭來撞物件,打自己或撞別人的身體,甚至尖叫。 她在AP接受約2星期的治療後,她的情緒就有改善,而2個月後她的注專力和對四周環境及人物的觀察力得到提升。以前她不理會爸爸和姊姊,和我也只有一半的回應率,但現在她會和家人互動,甚至不熟悉的人和她說話她也會回應。雖然不是每次都會回應,但至少她會自覺地回答,不用我經常提醒她要回應別人。 我還記得在她接受AP治療的3個月後,我帶她到動物園,以前她只會看動物不作聲,但那次她對四周的事物都感興趣,也會主動對四周發生的事物說出意見,而且她在等待看動物時,比從前有耐性,一點脾氣也沒有。 在近這兩個月,我更留意到她和爸爸的互動,除了簡單的回應或要求爸爸扮馬仔讓她騎上,她更會和爸爸玩一些互動遊戲。而與姊姊的互動更有明顯進步,她以前不太理會姊姊,現在兩姊妹能一起玩耍超過一小時,她更會模仿姊姊。 另外,我想她在小組學習得到進步,雖然她在一對一的表現有不錯的進步,但她在其他中心的小組訓練時,表現就比較遜色,所以我和AP顧問 — Kan 都希望她加入Little Learners ,爲學校學習作好準備。 她在AP接受一對一治療約4個多月後,她便加入了Little Learners小班學習。在這兩個月,她更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和她多了交談。之前她只能一問一答地回應,沒有好奇心去發問。真的很高興見到她的進步。 4. 你可以分享Annie上了Little Learners後的改變嗎? 我覺得她在Little Learners最大的改善是社交和專注力。我最高興的是自從她參加小組訓練後,她能享受和小朋友玩耍和互動。 以前,因為她在學校被小朋友拒絕太多,所以她很害怕,也抗拒和小朋友接觸。我們和她出外郊遊時,她不會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小朋友一起也會感覺很緊張,會亂說話。 自從她加入了Little Learners,她願意和小朋友有更多的接觸,更在玩耍中學會了模仿小孩子。我和她去公園時,她會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遊玩。她在課堂時,能聽從老師較長的指令,也能獨立地完成課堂活動,相比一對一的訓練,小組中有較多令人分心的事物,但她的表現都不錯。 5. AP與其他的治療中心在訓練上有什麼不同? AP的一對一服務策略很個人化,針對小孩子的個別需要,所以很有成效。其他的中心都會為迎合家長而著重學校的知識訓練,而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改進的地方和範疇。 以Annie爲例,其他的中心只是短暫或即時處理她的情緒問題,沒有詳盡的計劃訓練她管理情緒。直到加入AP,Kan為Annie計劃了一些詳盡的訓練策略,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改善了她發脾氣的問題。AP也著重改善孩童能促進有效學習的技巧和行為,例如主動回應、專注力及情緒管理等,這些重要的技巧影響各方面的學習進度。同時,AP會為小孩子度身訂造計劃,針對問題的癥結再逐步解決。 6.你有甚麽想對AP的老師說? 我真的很感謝AP的老師,每位老師都很用心教導Annie。我要特別謝謝Kan,她真是很用心和著緊Annie的進步。我從前是不能放心和不會相信某治療方法或方式,即使Annie在進行訓練,我也會在家搜尋不同的方法去訓練她。後來我看見她的進步,就學會放手交給Kan去訓練她了。 真很感謝幫助過她的老師,希望將來Annie會適應學校生活。
在過去16年工作的日子,我遇過很多不同的家長,和他們面談時,他們往往也會表達一件很擔心的事,就是自己的子女會成為被欺凌的目標。 在我們中心教導過的學童中,確實有部分遇過不同程度的欺凌事件,例如被改花名、誣告,或被指示做一些犯規的事情等。一些研究指出, 被欺凌的人往往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缺乏朋友的支援。 患有自閉症的學童,由於行為、 興趣、甚至外形上的差異,他們很容易成為欺凌者的目標。另外缺乏良好的社交和溝通技巧,也令他們在被欺凌的時候不懂得處理或保護自己,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受到欺凌或誤以為欺凌者是他們的朋友。 傳統的處理方法一般是教導受到欺凌的學童向老師舉報,校長或其他成年人使欺凌者得到懲罰,可是這樣往往會令欺凌事件變得在暗地裡進行。有些人仕主張教導受到欺凌的學童盡量不要給予反應,讓欺凌者覺得無聊。可是,就算受到欺凌的學童不給予反應,其他旁觀者也可能會有反應,令欺凌者覺得有趣。而且很多時候,受欺凌的學童刻意扮演沒有反應的行為,已經足以令欺凌者覺得有趣。 在我們中心,我們會花很多時間教授學童社交技巧,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此外我們亦會教導學童以下技巧去應付及避免受到欺凌: 分辨欺凌和戲弄 自閉症的學童很多時也不理解別人行為的動機,很多時也辨別不到是否處於欺凌事件當中。因此教導學童解讀別人的動機,分辨何時是同儕間的戲弄,何時是威脅性的行為是十分重要的。 遠離欺凌者 教導學童在小息,午膳,或其他時間遠離欺凌者,減少不愉快事件的機會。 明白欺凌行為 讓學童明白欺凌者想要的反應,教導學童改變自己在欺凌事件的行為反應,從而減少欺凌者在欺凌過程中得到的樂趣。 另外讓學童明白自己的哪些行為(如自我刺激或說話內容)容易令自己成為目標,讓學童加強控制自己的某些行為,減少欺凌者的藉口。 壓力管理 教導學童如何放鬆及應付情緒也是重要的一環。若他們在欺凌事件中感到過份恐懼或壓力,往住會令情況更糟。教導他們情緒壓力管理的方法,可幫助他們減低在欺凌事件中的過份反應,減少引發欺凌事件的誘因,也減少事件對學童情感上的傷害。
我們相信,優質的AP教學法™(APM™)能幫助每一位自閉症人士發揮其最大潛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擁有更美滿的人生。
立即報名以獲取更多有關ABA及自閉症的資訊。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
港島中心
九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