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塑造是每一位好教練或老師時常會運用到的教學技巧。此技巧最重要的一環是透過工作分析,把孩子需要學習的技巧分拆為小步驟,由淺入深,由簡單至複雜,一步步引導孩子學習到目標行為。例如當足球教練訓練學員時,也會把技巧分拆。在訓練球員能夠把球準確地一傳到位前,會先教導學員用正確的姿勢把球踢出,定位長傳,定位短傳,移動中長傳,移動中短傳等等。教練運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把一個不懂踢球的學員塑造為一個足球好手。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運用行為塑造為小朋友作語言模仿的訓練?當中又有甚麼事情需要注意呢?
1. 訂立最終的目標行為
有清晰的目標行為我們才能制定清晰的計劃。在訓練時,應該時常檢視孩子現有的進度與我們所訂立的最終目標行為的差距,從而知道孩子距離目標是否越來越近。
2. 把目標行為分拆為數個層次或階段
訂立了目標行為,便可把技巧分拆,將目標行為分為數個層次或階段。我們可以回想及留意自己在做目標行為時的細微步驟,或觀察別人做該行為的步驟來訂立不同階段。
3. 獎勵與接近最終目標的行為
當孩子作出與目標行為有關連的行為時,便應立刻給予獎勵,不要等待孩子做到目標行為才給予獎勵。(例:若最終目標訂為孩子能夠準確地說出「豬」,但孩子現時不會模仿任何聲音,那麼當孩子能發出任何聲音時便應給予獎勵。)
最初的階段可能會與最終的目標行為有很大的距離,但我們應在孩子能夠做到初步的行為時,便給予獎勵。當孩子能夠穩定地做到第一個階段時,便把我們的要求提高至下一個階段才給予獎勵,如此類推,直至孩子能夠完全掌握最終的目標行為。(例:當導師要求孩子作出聲音模仿時,孩子能夠穩定地發出一些聲音,導師便可以開始對聲音的準確性有要求。)
4. 使用區別性獎勵
孩子能夠做出與目標行為有關的反應才給予獎勵,無關的行為則不給予獎勵。(例:若已達至要求音準的階段,便應在孩子發出與豬相似的聲音時才給予獎勵,不相似的聲音便不給予獎勵。)
行為塑造可以廣泛應用在不同的技巧訓練上。由於學習過程可能需要在短時間(約5分鐘)内做多次相同的練習,我們在訓練時應營造一個有趣的學習環境。而每一輪的學習亦應該以成功作為結束,以維持孩子的成功感,保持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