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為患有自閉症(ASD) 的孩子尋找治療方案時,往往會找到多種的治療訓練。要從眾多的選擇中辨識 應用行為分析(ABA) 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並不容易。即便家長已經瞭解到ABA是擁有最多科研實證支援的高品質治療方法,他們仍然需要面對後續的挑戰。因為提供ABA治療訓練的治療機構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家長們仍需進一步考量,以挑選出最合適的治療訓練機構。 本文將詳細論述 漸進式應用行為分析(Progressive ABA) 主要特點,以及其與傳統ABA的區別,旨在幫助家長在評估自閉症治療方案作出明智的決策。 治療師的培訓和專業度的差異 漸進式ABA(Progressive ABA)與傳統ABA(Conventional ABA)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在於治療師所接受的培訓程度。ABA訓練對自閉症兒童進行治療訓練已經有超過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時間裡,累積了大量的技術和理論知識。要治療師獲得所需的基本臨床技能,往往需要數月的時間投入,而非短短幾天或幾周所能速成。 漸進式ABA的治療師:在接手個案之前,需在密切監督下完成數月的實操培訓。這樣的訓練使他們具備臨床判斷的能力,提供高品質的治療。他們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治療策略,從而促進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成效。 傳統ABA治療師: 通常在取得自閉症治療師的相關資質前,僅接受為期5天的短期培訓。這種有限的培訓讓他們過度依賴既定或標準化的程式實施課程,缺乏有效進行臨床判斷的能力。 個性化和靈活性的差異 經過漸進式ABA深入訓練的治療師,能夠採取傳統ABA難以實現的方式,為自閉症兒童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舉例來說, 1. 強化策略 漸進式ABA治療師: 他們會進行即時分析,以確定當刻的情況中合適的強化物及其提供的時機。他們通常會採用種類豐富的強化物,包括與孩子行為自然相關的強化物(例如:表揚或參與喜愛活動等。) 傳統ABA治療師: 他們往往採用標準化的流程來識別強化物,並遵循固定的時間表給予強化物。他們通常在有限的強化物類別中進行選擇,食物是常見的強化物。 2. 指導與回饋 漸進式ABA治療師: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指示和反饋,並以自然語言進行交流,根據學生的即時表現來判斷所需的指導和協助。並依據學生當下的表現來精准判斷所需提供的指令類型及輔助措施。 傳統ABA治療師: 他們會用簡短且固定的短語來指導學生,並且通常按照預定的順序和固定的提示方法來發出指令。 漸進式ABA的特點 漸進式ABA的強化物的選擇、教學風格及其提供治療方式的差異,不僅反映了理論上的不同,更源於這些能力差異源於不同的訓練背景。此外,漸進式ABA還具備一些在傳統ABA所無法見到的特點: 1. 豐富的治療程式和訓練安排 漸進式ABA治療師能夠系統地拆解訓練內容,通過行為塑造(逐步引導行為)和將教學過程分解(教導一系列的步驟)進行訓練,並評估自閉症兒童的破壞性行為的原因, 根據自閉症兒童的表現調整強化策略, 並瞭解如何暫停之前強化的行為,並循序漸進地引入會引發自閉症兒童焦慮的事物和活動。 此外,漸進式ABA訓練不僅只有一對一的課程。 它涵蓋了多種場景,如兩人一組(雙人)、小組和大型團體活動,這些對於幫助自閉症兒童學習社交技能、提高觀察能力,以及將所掌握的技能應用到不同情境中都至關重要。 多樣化的學習在幫助兒童通過觀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應用以及融入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漸進式ABA治療治療師能夠高效運用這些方法,是他們所接受的全面培訓以及深厚專業知識的體現與成果。 2. 行為評估 除了教學流程與課程規劃外,漸進式ABA的行為評估方式也是其明顯的特點之一。漸進式ABA治療師更傾向於在自然情境下評估自閉症兒童行為的原因(即行為的功能性),而非在人為構造或受控環境中進行評估。他們深入剖析行為發生前的情況(前因)及後續的行為(後果),據此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是他們專業培訓的成果之一,讓他們在使用此方法處理行為問題時,具備所需的臨床判斷能力。 3. 個性化的課程與目標 漸進式ABA的關鍵在於如何選擇教學目標。這一過程並非簡單地遵循課程指南或借助評估工具(例如VB-MAPP、ABLLS-R等)來規劃方案或設立目標,而是著重於設立高度個人化的課程。每個課程計劃都根據每個孩子的具體需求和能力量身定制,確保目標對他們的發展具有意義和相關性。每個自閉症兒童都是不同的,無法採用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然而,確定目標並非易事。這是需要多年的經驗、培訓和精湛的臨床判斷,才能為每個孩子制定有效且合適的計劃。 通過深入理解漸進式ABA的特點及其與傳統ABA的差異,使家長能夠在挑選治療訓練機構時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了解到受過良好訓練的專業團隊的重要性,有助於家長選擇能夠促進孩子學習機會及治療成效的計劃。 在Autism Partnership (AP)機構,我們應用獨特的治療方法——AP教學法(Autism Partnership Method,APM™)。AP教學法™是一種漸進式應用行為分析模型,也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高品質治療訓練方法。 瞭解更多關於APM™的資訊
曾有許多家長向我反映,在孩子被確診自閉症後,他們瀏覽大量關於自閉症治療方法的視頻和資料,這過程給他們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也伴隨著深深的擔憂與迷茫。AP自閉症治療團隊一直為自閉症家長們提供支援及專業指導,旨在幫助他們改善自閉症家庭的生活狀況,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挑戰。 父母經常會聽到過許多相互矛盾的意見,包括自閉症治療方法、成因、自閉症的表現、自閉症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以及自閉症兒童接受治療後的具體成效。父母亦會常常聽到治療效果不佳的預測,或者孩子難以取得顯著進步,但有時父母又會聽到自閉症兒童可以追到同齡的發展水平的說法。 點擊閱讀 點擊閱讀 事實上,我們無法肯定預測孩子接受治療後的結果,但根據我們AP 團隊提供超過30年自閉症治療及發表150多篇研究文章所累積的經驗,我們深刻認識到自閉症兒童具備非凡的潛力。儘管自閉症兒童與同齡普通兒童在初始階段可能存在顯著的差距,但通過接受優質的治療,這些差距可以顯著縮小,在社交、語言等方面自閉症能恢復一般發展水平。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後的自閉症兒童通常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不良結果”: 少於10%的自閉症兒童進步相對較小。這些兒童能夠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出現,儘管他們在溝通和認知技能方面將仍然存在明顯的缺陷,但是,他們可能會在遊戲、社交和自理技巧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即使只有 10% 屬於這一群體,但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好結果”: 我們的學生中約有 30% 屬於這一組別。他們與同齡兒童仍然存在發展差距,但在語言、遊戲和社交技能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步。這些孩子通常能夠參加一般的教育課程,建立友誼並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最佳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大約有60% 的孩子取得了最佳結果。這意味著他們與一般發展的同齡人沒有區別。學術、語言和認知技能與普通朋輩相差無幾。這些自閉症兒童能在主流學校學習, 並跟其他人建立有意義的社交關係。本質上,他們跟一後發展的小孩差距已經消除。 根據AP自閉症治療團隊臨床實踐與研究成果,我們對自閉症兒童持有高度期望。儘管他們在治療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但我們堅信,通過有效的ABA治療,這些孩子能夠取得顯著的進步。當然,這一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並且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階段。 如何發掘自閉症兒童的潛力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潛力,我們發現以下幾點是必不可少的:自閉症早期評估和治療: 研究顯示,自閉症早期信號早在嬰兒6個月大已經出現。幼兒最早18個月大可被正式診斷,若2歲接受評估,結果更加真實可靠。我們接觸過很多自閉症家庭,小孩兩歲便開始正式接受治療,有些未到兩歲,父母便開始學習怎樣與自閉症幼兒相處,在家中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密集式治療:鑒於自閉症兒童與普通兒童在多方面發展上存在顯著差距,初期階段,兒童每週接受25至40小時的密集治療是至關重要的。這密集度是確保進步最大化與理想結果實現的必要條件,任何減少都可能導致治療效果未能充分發揮。 持續治療: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需要3至5年的治療時間。治療重點和結構會隨時間而調整。最初,治療的重點是減少干擾行為和學習如何學習技能。然後,重點轉向溝通、遊戲和社交技能的早期階段,接下來,治療重點會轉向更高級的技能訓練。結構也從主要是一對一轉變為小組,之後是大團體。由於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能有意義地參與學校活動,因此漸進式ABA 的治療時數會減少。我們發現自閉症兒童達到「最佳結果」其實需要更長的治療時間,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學生培養更細緻和複雜的技能。 孩子進步的過程有時會出現波折,而非一帆風順。常常會出現前進五步,後退兩步的狀況,但在漸進式ABA治療整個過程中,孩子通常都會取得顯著的進步。 漸進式ABA治療: 傳統觀點認為自閉症兒童應接受不同種類的混合式治療,但該建議只適用於沒有得到優質治療的兒童。優質的ABA,結構要嚴謹,有清晰計畫和目標,執行時要根據學生當下的情況靈活運用,重視學生的情緒、感受和思考;治療主張自然,有效率,互動和快樂學習。AP自閉症治療團隊經過超過30年的研究提出漸進式ABA (AP教學法),AP教學法注重即時分析及臨床判斷,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友好、全方位及高度個性化的密集式早期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我們會了解學生的強項和不足,喜好和情緒,找出行為問題和不足之處,了解行為的模式,分析行為本質及背後的功能,確立學生需要學習的技巧和行為,然後將技巧進行拆分,有系統地逐一教導。教導前會確立獎勵機制,以鼓勵學生學習。我們著重和學生建立良好關係,多遊戲互動,多正面鼓勵學生做得好的地方。 AP教學法全方位的課程著重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教導學生「學習怎樣學習」、情緒管理、語言、認知、遊戲、社交互動溝通、自理和小組學習技能等。需要注意的是,坊間一些流行的「自閉症治療方法」 (例如:音樂療法、藝術療法、聽覺統合訓練)和替代醫學(例如:無麩質、無酪蛋白飲食)等,這些並沒有科學依據表明它們可以改善自閉症兒童的狀況。儘管這些所謂的「自閉症治療方法」可能不會對兒童造成直接傷害,但它們成本高昂,也可能佔用了接受優質應用行為分析(漸進式ABA)治療的時間。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方法可能包含與有效策略相反的理念和做法,向父母傳達不切實際的期望。出於這個原因,我們建議父母不要讓他們的孩子參加輔助治療,最重要的是,不要讓這些治療干擾或佔用已經開始的優質治療時間。父母在AP課程之外,安排小孩做一些可以改善家庭生活的事情,例如:游泳、空手道、跳舞等,不過這樣做是為了興趣,而不是進行治療。 入學準備:可以理解自閉症兒童的父母通常都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上學。專業人士、家人和朋友會建議他們,讓自閉症兒童上學是有益的,這樣他們就可以跟普通兒童在一起。雖然這似乎是有道理的,但父母必須對這個過程有耐心。自閉症兒童必須學習很多能力和技巧才能從上學中受益。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獲得上學必要的技能,以便他們在沒有額外或特別支援的情況下上學、獨立學習和成功建立有意義的社交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非常謹慎和有系統地安排小孩接受小組教學,然後進行大班學習。最終,他們將開始參加學校課程。隨著逐步適應,自閉症兒童上學時間將會逐步增加,直到他們不再需要額外的支援。我們的大多數孩子最終可以從主流學校畢業,但父母切記不要急於求成,務必幫助自閉症兒童做好上學的準備。家長支持:影響自閉症兒童進步的其中一個最大因素是父母的參與,父母需要得到治療團隊的持續支持,讓他們可以更了解學習,並應用不同有效的策略,幫助整個自閉症家庭愉快生活!
在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我曾接觸過許多不同的父母。當他們剛知道小孩患有自閉症時,他們會向我訴說所面對的巨大壓力,同時也會經歷很多不同的情緒的轉變,例如會問:為什麼我的小孩患有自閉症?是不是我做錯了甚麼?自閉症孩子將來是不是沒有希望了?有沒有可能是誤診呢?我小時候也是被視作奇怪的人,長大後自然而然就好了……;這些高低起伏的情緒,不可預測的心理變化,對家長的影響時間可以較短,但亦可以是一個很長時間的煎熬,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因為不同的情緒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例如:媽媽需要辭職陪孩子接受治療嗎? AP創辦人的導師Ivar Lovaas在1973 年發表的革命性研究表明:父母參與治療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比較了兩組兒童。在一組中,父母參與了孩子的治療。在第二組中,父母沒有參與治療。治療後通過對比各組:在父母參與治療的組別中,兒童在治療停止後繼續進步,而在沒有父母參與的組中,兒童在治療停止後退化。 父母在這個研究參與的重要性是如此驚人,他們接受了廣泛專業的培訓,幫助小孩進步,令大多數孩子與人交談,獲得了有意義的友誼,最重要的是他們過上了優質的生活。過了50多年到現在,我們仍然相信自閉症治療過程父母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父母應該繼續為人父母,而不需要扮演治療師的角色。治療師需要客觀和有要求條件,而父母應該無條件地接受他們的孩子。雖然如此,父母在整個自閉症治療過程中應得到持續的培訓和支持, 學習自閉症治療方法的基礎,了解行為主要是通過我們的經驗來學習的,明白為什麼孩子會崩潰、不聆聽者或挑食。雖然這些行為可能在短期內對孩子來說已經變得適應性和功能性,但如果他們能夠學會以更成功的方式表達自己並更好地容忍逆境,他們會變得更好。如果父母能理解小孩的情況並想出做甚麼和怎樣做去幫助他們,治療師便可以協助父母一同練習有效的策略,讓父母和小孩在生活中可以過得更順利。 媽媽應否辭應職陪伴孩子接受治療有很多不同的外在和個人因素影響;為了幫助小孩成長,家長參與的關鍵除了陪伴小孩的時間多少,更重要是得到自閉症治療團隊的持續支援,讓父母可以更了解,學習並應用不同有效的自閉症治療策略,幫助整個家庭愉快生活!
APM教育推廣項目是AP為患有自閉症孩子免費提供為期5天的訓練課程。 今次的項目是以學前培訓班形式進行,並邀請了3名5至6歲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銘銘)參加,目的改善他們溝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為入學做好準備。 6歲孩子一般發展水平 在正式開始第一天的訓練之前,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先了解同齡一般發展水平的孩子所具備的特點。此次,APM教育推廣項目首次采用小組課的訓練形式,目的是重點幫助改善三位學生的語言、行為及社交問題。 因此,對處於一般發展水平的6歲兒童在語言及社交、情緒管理方面的基本情況做簡單的總結: 語言能力 發展到6歲左右的孩子的詞彙量顯著增加,可以利用較複雜的語句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並參與到日常對話中,理解和回答問題。喜歡模仿大人說話的語氣。 社交能力 6歲的孩子對參與周圍的活動較感興趣,不需要父母在旁就能與人交往。他們更喜歡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能夠互相指定角色、設計遊戲情節,並通過角色扮演完成遊戲。 行為及情緒管理 處於一般發展水平的6歲的孩子開始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雖然仍會有情緒波動,但能夠逐漸理解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們也能夠在集體活動中遵守規矩,自我控制能力和耐性也有所提高。 第一天訓練:課堂情況 銘銘的家庭 萱萱的家庭 森森的家庭 在開始進行第一天訓練前,我們邀請了一位來自主流幼稚園的王老師參與教學活動。王老師會先模擬幼稚園的課堂情境為孩子們上課,讓顧問能直接觀察孩子在自然狀態下的表現和遇到的挑戰。 經觀察,顧問發現了三位小朋友共同存在的問題: 完全沒有興趣和動機聽從老師的指令、遵守課堂規則或參與老師安排的活動。 第一天訓練重點:行為管理 基於對三位學生的觀察,第一天的訓練重點集中於行為管理,主要包括: 建立執行指令的動機利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建立他們的學習動機,當他們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圖表中達到最高級別時,他們會獲得玩玩具的機會 培養在課堂中安坐的能力要求學生們能夠立即回應老師的指令坐下,並保持手放好。 第一天訓練課堂情況 第一天訓練內容:循序漸進 增加難度 利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建立他們的學習動機,當他們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圖表中達到最高級別時,他們會獲得玩玩具的機會 之後,治療師會逐步增加學生們在座位上安坐以及手放好的時間,同時也延長了他們升到圖表中最高等級的時間。 第一天訓練:課堂總結 第一天的訓練中,看到三位學生在參與、專注、積極聆聽並遵循指示方面都有進步。 AP教學法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重視小朋友學習技巧的訓練,包括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專注力、服從指令的技巧。這些都是學生在校學習成功的關鍵。 觀看完整APM教育推廣項目2024 重溫往屆APM教育推廣項目的訓練成果 APM教育推廣項目是AP為患有自閉症孩子免費提供為期5天的訓練課程。今次的項目是以學前培訓班形式進行,並邀請了3名5至6歲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銘銘)參加,目的改善他們溝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為入學做好準備。
不管是成年人或小孩,半夜睡醒都是一個常見的睡眠問題。很多時候,孩子半夜醒來,往往仍然感到疲倦,但由於久久未能重新入睡,他們就會慢慢醒來,部分孩子會開始玩玩具、把房間燈亮起、四處走、在床上亂跳、或鉆到父母床上等。因此,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如何自己入睡,為他們選擇和培養一個能促進睡眠的物件或活動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培養一個能陪睡的物件的原理就是要使孩子一接觸到這物件,就能把他們帶入睡眠模式,令他們更輕易入睡。 1. 例如:當孩子有睡意時,家長可給他一隻玩偶、一條毛巾或一張小被子,令孩子習慣睡覺時就有該物件在身旁,慢慢地,孩子只要看見或接觸到此物件,就會聯想到睡覺。陪睡物件的好處是即使孩子半夜醒來,只要自己拿起這物件,就能借助它幫助重新入睡。孩子學會半夜重新入睡後,就會逐步不再需要陪睡的物件。2. 讓孩子睡覺前飲牛奶也可以是另一種促進睡眠的選擇。只要隨後喝水,減低患蛀牙的機會,其實問題亦不大。另外,在孩子要睡覺的時候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柔和的音樂能令孩子放松情緒,增加入睡的機會。 另一方面,家長要註意:即使孩子半夜醒來看似精力充沛,家長也不要讓孩子作任何與睡眠無關的活動,例如讓他看電視、玩玩具、吃零食等。 環境方面應該盡量減少刺激,保持幽靜,以及燈光柔和。這些因素都能有效地幫助孩子重新入睡。 除此之外,假如孩子離開睡床的話,家長需要保持冷靜,以及平和的態度,不要激動地責罵他們,刺激雙方的情緒。你要利用最少的註意力、最少的對話、最平淡的面部表情和最少量的身體接觸把孩子重新帶回床上。 過程中家長可能需要多次重覆來回把孩子帶回床上,甚至有機會要和孩子掙紮,但我們要堅持,不要和孩子討價還價。謹記:只要你能成功有效地教導孩子自己入睡,你和孩子都能一覺到天亮。那時候,一切努力都來得值得。 若你的孩子同時面臨著入睡的困難,以下附上《如何教導孩子獨立睡覺》的文章鏈接,方便大家參考。
每個新生命的誕生,都是爸爸媽媽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從孩子呱呱落地到逐漸成長,父母們都會一路伴隨孩子經歷一個又一個難關,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擁有知心好友,有朝一日能夠在事業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並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而作為患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這些希望卻仿佛變得遙不可及。與其他家長相比,育有患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需要面對更多挑戰,所承受的壓力更為沉重。每個患自閉症的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可能有不同的症狀和嚴重程度,包括欠缺學習和社交動機、發脾氣,或不聽從指令等。面對孩子種種行為問題或障礙,家長卻無力解決,甚至可能在尋找專業干預時屢屢走上彎路,進一步減慢甚至阻礙孩子發展。 AP過去曾兩次舉辦APM教育推廣項目,幫助家長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同時提升公眾對自閉症的認識理解,並推廣APM訓練的高效性。今次是AP第3次舉辦APM教育推廣項目,當中3名小朋友年齡相約,都是5-6歲的適齡幼稚園兒童。 3名小朋友各自有著不同的行為問題及挑戰,但他們同樣不善於社交、學習動機弱,令爸爸媽媽們都很擔心孩子長大後,未能適應及融入社會。 今次為期5天的學前培訓班目的是幫助3名孩子改善溝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在課程開始前,我們邀請了一名真實的幼稚園教師來到AP為孩子上一節課,讓治療團隊更了解孩子目前能力水平。讓我們先聽聽3名媽媽和幼稚園老師的分享及感受,並認識孩子的優缺點! 銘銘的家庭 萱萱的家庭 森森的家庭 介紹 五天密集式APM小組培訓項目,助3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作入學準備 https://youtu.be/nxhaZG9NERQ 干預前的情況 觀察3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的課堂情況,以評估其行為和學習技巧 【第一天訓練】- 用行為管理制度開始課堂 家長的故事:孩子常問非所答、不能表達自己,進一步影響社交 https://youtu.be/SMf0J1HdQis 5歲10個月大的銘銘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在約4歲時確診自閉症。銘銘媽媽表示,銘銘雖然活潑好動,但不會主動跟其他孩子玩集體游戲,難以融入團體。銘銘的語言能力也遜色於同齡孩子,不能正確表達想法,常常答非所問,刻板地重復一些語言,進一步影響社交。 銘銘媽媽希望兒子日後長大能夠進入主流學校讀書,然後像一般人那樣工作及獨立生活,期望經過5天訓練後,銘銘能夠學懂正確表達及交流方式,提升內在學習動機,並促進社交技巧,為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披露聲明 銘銘的媽媽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她兒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舊學生。 家長的故事:孩子適應力弱、活在焦慮中,令我十分擔憂 https://youtu.be/9S4McdvssbU萱萱現在5歲5個月,他很小就出現刻板行為,十分喜歡車輪等會轉動的物件,在21個月時確診自閉症。萱萱媽媽表示,萱萱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會變得十分焦慮及發脾氣,甚至曾因此在學校推倒其他孩子;即使在家中,薯片碎掉也會令萱萱感到焦慮。萱萱雖然會聽從指令,但比較被動,也不太專注。同時他對社交有興趣,但不懂得跟其他孩子相處。萱萱媽媽希望透過5天訓練,幫助萱萱增強學習動機,同時學會等待及提高耐性。 披露聲明 萱萱的媽媽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她兒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舊學生。 家長的故事:孩子不回應別人、玩耍不知輕重,擔心他不能融入社會 https://youtu.be/gTfxeOEMaXA6歲半的森森於2歲多時確診自閉症。森森媽媽表示,森森的社交欲望很強,愛結交朋友,但不懂得輕重,誤以為拍打別人是玩耍的一種,令其他小朋友不願意跟他玩耍。森森也不懂得控制情緒,被其他小朋友拒絕後會發脾氣。另外,森森出現其他行為問題,包括不聽從指令、在地上翻滾及不分場合地大叫。森森媽媽希望能夠提高森森的社交能力,融入社會,同時學會聽從指令,拉近與其他孩子的學習進度。 披露聲明 森森的媽媽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她兒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舊學生。 幼稚園老師的感受:無法讓3名患自閉症孩子聽話,幼稚園老師表示主流學校難助自閉症孩子進步 https://youtu.be/cZpI2EH4Yn0王老師在幼兒園任職教師約10年,她表示在第一天的課程中,沒辦法讓銘銘、萱萱和森森3名小孩聽從指令,其中森森會躺在地上,不願意專心上課。 她說,幼兒園一個班普遍有20多名孩子,如果當中有患自閉症的孩子,老師沒辦法時刻照顧他、幫助他進步及融入班中,也擔心會影響其他孩子。考慮到主流學校人手有限,她相信患自閉症的孩子如果先在一對一訓練中建立足夠能力,再到主流學校讀書,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會更好。 披露聲明 王老師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專業團隊度身設計及進行訓練課程 接下來的5天訓練,AP資深治療團隊會按照孩子們的能力水平設計課程,包括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顧問曹浚庭先生、張詩琪博士和賴靜女士,並由AP北京中心的治療師為他們進行訓練。我們將會陸續發布影片,向大家詳細講解3名孩子的課程內容及訓練成效,請繼續留意AP的社交媒體及網頁發布! 重溫往屆APM教育推廣項目的訓練成果
嬰幼兒在18個月大時便可診斷出自閉症譜係障礙。研究顯示,已有充分的實證表明應用行為分析(ABA)有助於處理自閉症兒童的一系列問題行為,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刺激等等。 Howard等人在2005年進行了一項研究,將參與研究的自閉症兒童分為三組三種不同療法,,藉此來比較不同療法的有效性,所有孩子均在4歲之前開始接受14個月的治療。結果顯示,與另外兩個小組相比,每週平均接受30個小時密集行為分析干預的孩子進步最大,這一點體現在所有的技巧領域,包括認知技巧、非語言技巧、溝通技巧和社交技巧等等。這是一項重大的研究發現,證實了治療的時數和類型都會極大地影響治療效果。 若治療的強度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那麼孩子越早開始接受治療,可確保的治療強度就越高(就每週治療時數和治療時長而言)。從實際情況上說,年紀較小的孩子通常不用負擔學校課業、課外活動,也不用被要求分擔家務雜活,因此有更多的閒暇時間。 許多家長可能會問,「孩子年紀還小時,難道不應該在空閒的時候去玩耍而不是去治療?」。然而,自閉症人群的一個核心症狀為缺乏適當的遊戲技巧,並且經常表現出重複性和刻板的行為。一般發展的兒童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等學習各種技巧,然而這點在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身上卻難以實現。他們需要專業的幫助才能在自然的遊戲環境中學習。 毫無疑問,年紀尚小時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與他們一般發展的同伴之間技巧差距較小。若能儘早開始有效的密集干預,那麼就會有更大的機會縮小差距。為改善孩子將來的生活質素打下基礎。 俗話說,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成人們發現小孩子總能更快更有效地汲取新信息,學習新事物。想想自己如何學習一門新的外語,比如日語,亦或是學習如何彈奏樂器。與成人相比,孩子的學習速度和效率都更勝一籌。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能從小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資源,讓孩子最大化地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對家長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尤其是剛接獲診斷結果時。早期干預能為家長帶來積極的影響。專業的服務機構瞭解家長所處的困境,因此會更主動地與家長互動,告知他們孩子的有關情況,從情感上予以支持。適當的家長培訓能夠減少他們的無助感,教會他們如何更有技巧地與孩子互動。毋庸置疑,孩子的進步是緩解父母苦痛的良藥。 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擔心孩子的發展,請儘早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干預越早越有效,可以改變孩子的發展軌道。
在現今資訊流動的社會,家長們很容易接收到不同的訊息。可是,這些訊息往往是未經證實甚至是錯誤的。家長若相信了錯誤的訊息,很容易會導致錯誤的選擇而延誤治療,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一生的。在與不同家長進行一對一咨詢的時候,我常常會聽到家長們以下一些錯誤的觀點和想法,希望與大家分享,避免家長們在選擇和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走彎路: 你的孩子還小,長大自然會改善的。 很多患有自閉症的兒童,他們在幼年時已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徵狀, 但礙於對自閉症的認識有限,家長往往未能及時察覺,就算察覺到,也可能因為孩子的年紀還小,以為他們長大後會慢慢改善,以致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若孩子真的患有自閉症的話,問題只會隨著他年紀長大而越來越多和明顯。因此,若家長有懷疑,應帶孩子到專業人士作評估,而不是自己猜測。 我小時候也是三歲才開始說話。 孩子上學後自然會說話。 若孩子純粹是言語遲緩,那麼這個說法可能是對的。可是,若孩子也表現出其他行為徵狀,例如對其他人的觀察能力低、興趣狹窄、常表現固執行為,那麼父母便要盡快找專業人仕去觀察孩子進行評估,以免錯過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 你孩子不像是自閉症呢,不用太緊張。 只是性格問題吧! 不用擔心! 患有自閉症的小孩是不能從外表分辨出來的。很多家長,尤其是母親,往往最先觀察到孩子的問題而準確性是很高的。可是礙於對自閉症沒有足夠的認識,以及作為家長,很自然地主觀傾向相信孩子沒有問題,便會相信這些話而延誤治療。家長若有疑慮,應該找專業人士評估, 而不是自己猜測或隨便聽信非專業人士的意見。 同治療方式都有其優點和缺處,家長不應該讓孩子接受單一治療,應該讓孩子進行混合治療。 早於1987年已有研究指出,只進行ABA密集式治療比混合其他治療方法有效。2005年亦有另一項研究指出,相比同時間進行不同療法,於同時間進行單一療法會較為有效。事實上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不同治療會用不同角度或方法去教導孩子。例如教小孩表達要求為例,我們AP著重教授孩子說出想要物件名稱,其他治療機構可能會教小孩伸手說 “要”,或拍自己來表達想要。若治療的方法不一致,往往會令孩子感到混亂及無所適從。 密集治療對孩子來說太疲累太辛苦。 治療的密集程度,是取決於孩子的年紀和程度。若孩子的能力偏低,年齡較大,我們要求的密集程度也較高。我們强調的是有效的治療,目標是在最短時間內把孩子和同齡小孩的差距盡量收窄。以我們的經驗,早至兩歲多的孩子已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每天五至六小時的ABA課堂了。在課堂中,孩子並非整天坐著做任務,顧問和導師會設計大量遊戲學習,以不同的活動來平衡課堂。 讓孩子在主流學校上學,可讓他和其他孩子接觸,增加社交機會,社交能力自然會提升。 一般普通孩子隨著年紀增長,在上學之前,便已建立了一些基本能力,讓他們可以在一般社交環境中學習。他們一般對別人的興趣和觀察度高、懂得從自然觀察中學習、學習和社交動機也高,因此,一般孩子可以在學校中不斷學習和進步。可是,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往往學習和社交動機也低,加上他們的專注能力弱,對身邊的人和事的專注能力也不高。在這些不良條件下,主觀地認為孩子會在主流學校學習或提升社交技巧往往只是一相情願的想法。
我們相信,優質的AP教學法™(APM™)能幫助每一位自閉症人士發揮其最大潛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擁有更美滿的人生。
立即報名以獲取更多有關ABA及自閉症的資訊。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
港島中心
九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