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ism Partnership 新聞中心

了解更多有關Autism Partnership香港的新聞發佈、公告及資訊。

Autism Family Fair 2024
Autism Family Fair是一個為您提供寶貴的自閉症資訊和交流平台,讓您認識其他同路家庭。您可以了解自閉症評估和治療的各種資訊和資源,現場亦會提供家庭和學校支援服務。
今次活動專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幼兒家長而設計。活動將提供專業的自閉症知識和現場示範,重點介紹如何利用漸進式ABA治療來提升孩子的各項技能,並促進他們的學習進展。

自1994年以來,Autism Partnership(AP)一直致力為自閉症人士提供優質的行為治療。在不同國家進行了過百項同行評審研究和近三十年的臨床治療工作後,我們發現,通過優質的早期密集式治療,很多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都有潛力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療成效,從而助他們帶來積極及終生的改變! 去年,我們的董事Toby Mountjoy先生(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獲邀由廈門市醫學會舉辦的「2021年海峽兩岸兒童早期發展研討會」,向國內過千位專業的醫護界專業人士,分享我們的研究所得及介紹AP的治療方法「AP教學法」(Autism Partnership Method, APM)。 為了提高大家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並明瞭有效及早期介入治療的重要性,我們將於1月21日在AP的YouTube上進行直播。鼓勵家長和學校老師們收看,更多地了解有效治療如何能為這些兒童及其家庭帶來改變。 – 活动结束 –

兒童的成長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一般 而言,兒童到了某個年齡和成長階段,就會在體能、認知、 語言、行為、社交上有相應的轉變。 18個月大幼兒可以有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社交和情緒發展 語言和溝通能力 認知發展 活動/體能發展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情況,請儘快向有關專業人員查詢: 資訊來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https://www.cdc.gov/ncbddd/actearly/milestones/milestones-18mo.html 相關文章:2歲兒童發展里程碑 預約一小時的免費家長諮詢

兒童的成長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有既定的先後次序。一般 而言,兒童到了某個年齡和成長階段,就會在體能、認知、 語言、行為、社交上有相應的轉變。 兩歲大的孩子可以有以下各方面的能力: 社交和情緒發展 語言和溝通能力 認知發展 活動/體能發展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情況,請儘快向有關專業人員查詢: 資訊來自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https://www.cdc.gov/ncbddd/actearly/milestones/milestones-2yr.html 相關文章:三歲兒童發展里程碑 預約一小時的免費家長諮詢

假想遊戲對幼兒的成長甚為重要,有助促進語言,推理,常識,解難和創意等發展 。 幼兒於12個月大,便開始出現假想遊玩技巧,會用第一身假扮日常生活自己做過的事情,例如:把玩具食物放到嘴巴扮吃東西,喝水等;   12-18個月大會用玩具公仔,以第三身假扮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例如:扮睡覺,洗澡等; 18-24個月大會假扮平日觀察到,而自己沒有親身參與的活動,例如:扮煮飯,掃地,吸塵等。 小孩大約到兩歲,假扮遊戲時會做出2-3個步驟,例如:扮吃東西會拿湯匙,用飯碗進食和抺嘴;扮洗澡會開水,進浴盆和用沐浴乳;甚至用玩具公仔扮去遊樂場玩滑梯,鞦韆和蹺蹺板。這些假想遊戲,隨著孩子成長會變得更複雜,更長時間,更多步驟,更仔細和包含不同主題,例如:小孩兩歲多會玩扮「睇醫生」遊戲,模擬走進診所,打針,探熱,用聽診器,食藥和回家。遊戲時,小孩可能會加入平日在電視或圖書所見到的元素,令過程更有趣和多變。當小孩三歲大,更會組織和計劃假想遊戲的劇情和分配角色。 一些自閉症小孩,擁有豐富的幻想力,卻不會與朋輩玩假想遊戲。遇過一位三歲自閉症小孩,玩扮警察遊戲時,同學拿了一隻香蕉扮手槍射他,他卻不會扮逃走或扮死去,令同學失去興趣跟他繼續玩。 教導自閉症小孩學習假想遊戲,可運用模仿,口語指示,觀察,及方法演技。方法演技是透過讓小孩親身經歷真實的活動,然後有系統地逐步令活動變成假想遊戲。例如教小孩扮飲水,首先可以給小孩一杯水,叫他飲;然後給他同一隻杯,卻沒有水,讓他重複飲水的動作;之後教他用不同的杯子假裝飲水,最終以其他物件代替杯子,讓小孩假想飲水。 如欲學習更多ABA技巧及課程, 歡迎瀏覽APSPARKS網上資源平台: APSPARKS網上資源平台

入學的必備條件不僅包括閱讀,寫作和數學方面的早期學術能力,還包括學習動機,社交和情感發展,語言技能和常識。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由於他們獨特的能力和缺失,他們需要俱備更多重要的技巧才能成功應對學校生活: 滋擾性行為: 無論孩子是去幼兒園還是小學,首要的準則是滋擾性行為,如重複性的行為和發脾氣,應保持在最低水平。如果孩子無法應對教師的批評,或者很容易被教室裡的某些裝飾分散注意力,孩子不能很有效地學習。在主流環境中,大多數教師不希望花時間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及其引至對教學的干擾。異常行為也會不可避免地令同輩留意孩子的問題,從而在社交互動中產生更多挑戰。 自理能力: 除了規範和替代滋擾性行為外,接近完美的自理能力是另一項重要的技巧,因為它決定了孩子在學校所需要的協助,更重要的是,也影響了同輩對他的觀感。以便為小學做好準備,孩子必須非常流暢地進行所有自理程序,包括換衣服,用不同的餐具進食,以及使用洗手間。除了自理程序之外,孩子還應該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咳嗽時要蓋著嘴巴,用紙巾有效地擦鼻子,並在進食時保持自己清潔。 學習能力: 自閉症兒童具有獨特的學習風格,但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相容。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基於時間,已說教為主,及非個人化。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輔助學習的需要,我們必須確保他們擁有必要的替代技巧和策略,以便在課堂上獨立學習。學習能力可以細分為針對小組和學校環境的行為規範,學習動機,持續和自己主導的專注力,解決問題能力,從反饋中學習,和推理能力。 社交能力: 為了減少被取笑和欺凌的機會,及增加在學校建立成功友誼的可能性,孩子應該具備社交意識,包括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理解社交概念和規範,理解自己跟別人的差異。高級的社交技巧,如有效地尋求幫助、敢言、道歉及解決社交衝突,對孩子適應學校多變的社交環境至關重要。 有人可能會懷疑患有ASD的孩子需要多年才能為上學做好準備。這可能是真的,因為學校或主流環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交環境,對我們的孩子並不容易。對許多孩子來說,主流學校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們可能在學業和社交方面都面臨長期的失敗。為了幫助孩子在學齡期充分地學習及過正面的學校生活,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學習方式和興趣謹慎選擇學校。

最近留意到在我們機構接受訓練的孩子都有一個通病:做功課時會眈天望地、心不在焉。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並不是因為功課的難度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以外,而是一般小朋友都會有的慣常狀況──覺得做功課很沉悶,總是提不起勁…… 歸根究柢,他們是欠缺做功課的動力。當然,做功課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明白道理不代表能變為動力,更不能改變現況。正如我懷孕時知道應多做運動,但總是欠缺動力去實行計劃。 那麼應怎樣提升孩子做功課的動力? 首先,我們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別以為孩子不懂得看大人的反應,他們其實經常觀察著我們,我們的情緒會對孩子做功課的感受有所影響的。我們越,孩子越不喜歡做功課。相反,我們越正面,便越有機會提升孩子做功課的動力。但請緊記,改變態度只是增加了機會,並不能即時改變實況。 家長要先有正面的態度,才可扭轉孩子不想做功課的狀態。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家長可自行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並作出微調以迎合孩子的個性: 營造一個適合做功課的環境──減少會令孩子分心的事物,例如:玩具、音樂、電視、其他孩子、食物或課外書籍; 建立先做功課,後玩耍的習慣──不容許孩子用任何藉口來推遲做功課,並且在孩子完成功課後才給予休息及玩耍的時間。例子:孩子被要求做功課時習慣推說再玩一會,家長可先給予口頭預告:「玩多1分鐘就做功課喇。」一分鐘過後,便告訴孩子要停止玩耍,並開始做功課,完成功課後才可繼續玩耍; 加強孩子的專注力──訓練孩子在特定時間內專注地做功課,即是做功課時不能停下來(停下來想解決方法除外)。當孩子表現出不專注時(停多於5秒),家長便應糾正孩子:「你無留心做功課。」然後重新計時。若孩子能夠在整個時段內專注地做功課,便讓他/她休息一會。做功課的時間要逐步遞加,以免令孩子感到力有不逮而放棄; 調節孩子每次的功課量──可把功課細分為幾節,完成一節後便可休息3至5分鐘。其後逐步的減少節數及增加每節數的功課量,讓孩子逐漸習慣完成功課後才可玩耍; 預留特別的玩具/活動──孩子在完成功課後才可以玩最喜歡的玩具 / 活動。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