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教育推廣項目是AP為患有自閉症孩子免費提供為期5天的訓練課程。 今次的項目是以學前培訓班形式進行,並邀請了3名5至6歲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銘銘)參加,目的改善他們溝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為入學做好準備。 6歲孩子一般發展水平 在正式開始第一天的訓練之前,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先了解同齡一般發展水平的孩子所具備的特點。此次,APM教育推廣項目首次采用小組課的訓練形式,目的是重點幫助改善三位學生的語言、行為及社交問題。 因此,對處於一般發展水平的6歲兒童在語言及社交、情緒管理方面的基本情況做簡單的總結: 語言能力 發展到6歲左右的孩子的詞彙量顯著增加,可以利用較複雜的語句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並參與到日常對話中,理解和回答問題。喜歡模仿大人說話的語氣。 社交能力 6歲的孩子對參與周圍的活動較感興趣,不需要父母在旁就能與人交往。他們更喜歡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能夠互相指定角色、設計遊戲情節,並通過角色扮演完成遊戲。 行為及情緒管理 處於一般發展水平的6歲的孩子開始學會管理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雖然仍會有情緒波動,但能夠逐漸理解並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他們也能夠在集體活動中遵守規矩,自我控制能力和耐性也有所提高。 第一天訓練:課堂情況 銘銘的家庭 萱萱的家庭 森森的家庭 在開始進行第一天訓練前,我們邀請了一位來自主流幼稚園的王老師參與教學活動。王老師會先模擬幼稚園的課堂情境為孩子們上課,讓顧問能直接觀察孩子在自然狀態下的表現和遇到的挑戰。 經觀察,顧問發現了三位小朋友共同存在的問題: 完全沒有興趣和動機聽從老師的指令、遵守課堂規則或參與老師安排的活動。 第一天訓練重點:行為管理 基於對三位學生的觀察,第一天的訓練重點集中於行為管理,主要包括: 建立執行指令的動機利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建立他們的學習動機,當他們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圖表中達到最高級別時,他們會獲得玩玩具的機會 培養在課堂中安坐的能力要求學生們能夠立即回應老師的指令坐下,並保持手放好。 第一天訓練課堂情況 第一天訓練內容:循序漸進 增加難度 利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建立他們的學習動機,當他們在「課室行為管理制度」圖表中達到最高級別時,他們會獲得玩玩具的機會 之後,治療師會逐步增加學生們在座位上安坐以及手放好的時間,同時也延長了他們升到圖表中最高等級的時間。 第一天訓練:課堂總結 第一天的訓練中,看到三位學生在參與、專注、積極聆聽並遵循指示方面都有進步。 AP教學法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重視小朋友學習技巧的訓練,包括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專注力、服從指令的技巧。這些都是學生在校學習成功的關鍵。 觀看完整APM教育推廣項目2024 重溫往屆APM教育推廣項目的訓練成果 APM教育推廣項目是AP為患有自閉症孩子免費提供為期5天的訓練課程。今次的項目是以學前培訓班形式進行,並邀請了3名5至6歲的孩子(森森、萱萱及銘銘)參加,目的改善他們溝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為入學做好準備。
每個新生命的誕生,都是爸爸媽媽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從孩子呱呱落地到逐漸成長,父母們都會一路伴隨孩子經歷一個又一個難關,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擁有知心好友,有朝一日能夠在事業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並組建一個美滿的家庭。而作為患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這些希望卻仿佛變得遙不可及。與其他家長相比,育有患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需要面對更多挑戰,所承受的壓力更為沉重。每個患自閉症的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可能有不同的症狀和嚴重程度,包括欠缺學習和社交動機、發脾氣,或不聽從指令等。面對孩子種種行為問題或障礙,家長卻無力解決,甚至可能在尋找專業干預時屢屢走上彎路,進一步減慢甚至阻礙孩子發展。 AP過去曾兩次舉辦APM教育推廣項目,幫助家長改善孩子的行為問題,同時提升公眾對自閉症的認識理解,並推廣APM訓練的高效性。今次是AP第3次舉辦APM教育推廣項目,當中3名小朋友年齡相約,都是5-6歲的適齡幼稚園兒童。 3名小朋友各自有著不同的行為問題及挑戰,但他們同樣不善於社交、學習動機弱,令爸爸媽媽們都很擔心孩子長大後,未能適應及融入社會。 今次為期5天的學前培訓班目的是幫助3名孩子改善溝通和社交技巧,以及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在課程開始前,我們邀請了一名真實的幼稚園教師來到AP為孩子上一節課,讓治療團隊更了解孩子目前能力水平。讓我們先聽聽3名媽媽和幼稚園老師的分享及感受,並認識孩子的優缺點! 銘銘的家庭 萱萱的家庭 森森的家庭 介紹 五天密集式APM小組培訓項目,助3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作入學準備 https://youtu.be/nxhaZG9NERQ 干預前的情況 觀察3名患有自閉症的孩子的課堂情況,以評估其行為和學習技巧 【第一天訓練】- 用行為管理制度開始課堂 家長的故事:孩子常問非所答、不能表達自己,進一步影響社交 https://youtu.be/SMf0J1HdQis 5歲10個月大的銘銘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男孩,在約4歲時確診自閉症。銘銘媽媽表示,銘銘雖然活潑好動,但不會主動跟其他孩子玩集體游戲,難以融入團體。銘銘的語言能力也遜色於同齡孩子,不能正確表達想法,常常答非所問,刻板地重復一些語言,進一步影響社交。 銘銘媽媽希望兒子日後長大能夠進入主流學校讀書,然後像一般人那樣工作及獨立生活,期望經過5天訓練後,銘銘能夠學懂正確表達及交流方式,提升內在學習動機,並促進社交技巧,為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披露聲明 銘銘的媽媽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她兒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舊學生。 家長的故事:孩子適應力弱、活在焦慮中,令我十分擔憂 https://youtu.be/9S4McdvssbU萱萱現在5歲5個月,他很小就出現刻板行為,十分喜歡車輪等會轉動的物件,在21個月時確診自閉症。萱萱媽媽表示,萱萱難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會變得十分焦慮及發脾氣,甚至曾因此在學校推倒其他孩子;即使在家中,薯片碎掉也會令萱萱感到焦慮。萱萱雖然會聽從指令,但比較被動,也不太專注。同時他對社交有興趣,但不懂得跟其他孩子相處。萱萱媽媽希望透過5天訓練,幫助萱萱增強學習動機,同時學會等待及提高耐性。 披露聲明 萱萱的媽媽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她兒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舊學生。 家長的故事:孩子不回應別人、玩耍不知輕重,擔心他不能融入社會 https://youtu.be/gTfxeOEMaXA6歲半的森森於2歲多時確診自閉症。森森媽媽表示,森森的社交欲望很強,愛結交朋友,但不懂得輕重,誤以為拍打別人是玩耍的一種,令其他小朋友不願意跟他玩耍。森森也不懂得控制情緒,被其他小朋友拒絕後會發脾氣。另外,森森出現其他行為問題,包括不聽從指令、在地上翻滾及不分場合地大叫。森森媽媽希望能夠提高森森的社交能力,融入社會,同時學會聽從指令,拉近與其他孩子的學習進度。 披露聲明 森森的媽媽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她兒子是Autism Partnership北京中心的舊學生。 幼稚園老師的感受:無法讓3名患自閉症孩子聽話,幼稚園老師表示主流學校難助自閉症孩子進步 https://youtu.be/cZpI2EH4Yn0王老師在幼兒園任職教師約10年,她表示在第一天的課程中,沒辦法讓銘銘、萱萱和森森3名小孩聽從指令,其中森森會躺在地上,不願意專心上課。 她說,幼兒園一個班普遍有20多名孩子,如果當中有患自閉症的孩子,老師沒辦法時刻照顧他、幫助他進步及融入班中,也擔心會影響其他孩子。考慮到主流學校人手有限,她相信患自閉症的孩子如果先在一對一訓練中建立足夠能力,再到主流學校讀書,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會更好。 披露聲明 王老師受訪於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專業團隊度身設計及進行訓練課程 接下來的5天訓練,AP資深治療團隊會按照孩子們的能力水平設計課程,包括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顧問曹浚庭先生、張詩琪博士和賴靜女士,並由AP北京中心的治療師為他們進行訓練。我們將會陸續發布影片,向大家詳細講解3名孩子的課程內容及訓練成效,請繼續留意AP的社交媒體及網頁發布! 重溫往屆APM教育推廣項目的訓練成果
嬰幼兒在18個月大時便可診斷出自閉症譜係障礙。研究顯示,已有充分的實證表明應用行為分析(ABA)有助於處理自閉症兒童的一系列問題行為,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我刺激等等。 Howard等人在2005年進行了一項研究,將參與研究的自閉症兒童分為三組三種不同療法,,藉此來比較不同療法的有效性,所有孩子均在4歲之前開始接受14個月的治療。結果顯示,與另外兩個小組相比,每週平均接受30個小時密集行為分析干預的孩子進步最大,這一點體現在所有的技巧領域,包括認知技巧、非語言技巧、溝通技巧和社交技巧等等。這是一項重大的研究發現,證實了治療的時數和類型都會極大地影響治療效果。 若治療的強度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那麼孩子越早開始接受治療,可確保的治療強度就越高(就每週治療時數和治療時長而言)。從實際情況上說,年紀較小的孩子通常不用負擔學校課業、課外活動,也不用被要求分擔家務雜活,因此有更多的閒暇時間。 許多家長可能會問,「孩子年紀還小時,難道不應該在空閒的時候去玩耍而不是去治療?」。然而,自閉症人群的一個核心症狀為缺乏適當的遊戲技巧,並且經常表現出重複性和刻板的行為。一般發展的兒童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等學習各種技巧,然而這點在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身上卻難以實現。他們需要專業的幫助才能在自然的遊戲環境中學習。 毫無疑問,年紀尚小時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與他們一般發展的同伴之間技巧差距較小。若能儘早開始有效的密集干預,那麼就會有更大的機會縮小差距。為改善孩子將來的生活質素打下基礎。 俗話說,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成人們發現小孩子總能更快更有效地汲取新信息,學習新事物。想想自己如何學習一門新的外語,比如日語,亦或是學習如何彈奏樂器。與成人相比,孩子的學習速度和效率都更勝一籌。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能從小為他們提供最好的資源,讓孩子最大化地發揮自身的學習能力。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對家長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尤其是剛接獲診斷結果時。早期干預能為家長帶來積極的影響。專業的服務機構瞭解家長所處的困境,因此會更主動地與家長互動,告知他們孩子的有關情況,從情感上予以支持。適當的家長培訓能夠減少他們的無助感,教會他們如何更有技巧地與孩子互動。毋庸置疑,孩子的進步是緩解父母苦痛的良藥。 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擔心孩子的發展,請儘早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干預越早越有效,可以改變孩子的發展軌道。
五個香港自閉症家庭,五個孩子,五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和困難 自閉症譜系兒童的家長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比一般家長為高。要照顧孩子的特殊需求使日常育兒任務更具挑戰性。這些日常挑戰影響著家庭對特殊兒童的照顧、父母的身心健康,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需求能否獲得滿足。 在會見這40個香港家庭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自閉症對其家庭產生巨大影響。從最初孩子確診自閉症時家長所面臨的心理壓力,到處理孩子行為問題所帶來的日常壓力,以及尋找治療方案的經濟壓力,自閉症對家庭的影響是多元的。 每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都是獨特的 自閉症是一個“譜系”,意味著同一症狀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嚴重性。一個自閉症患者可能在一些領域中有一組輕微的症狀,而另一個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症狀和嚴重程度。 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行為」,例如是發脾氣,自我刺激,如廁訓練有困難,吃飯問題和不聽從指令等。這些行為往往給家長帶來挑戰和困擾,並會阻礙孩子充分發揮潛能。 我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五個家庭有各自的故事和挑戰。他們的孩子都在兩歲時確診有自閉症,然而,他們面對著截然不同的挑戰。這三組家長都不約而同地表示自己在處理孩子的挑戰性行為時很吃力,希望能獲得專業的幫助和支援。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五個家庭。 2歲7個月大的Philus是一個健談的小男孩,在2歲時確診有自閉症。 Philus有不錯的口頭語言能力,但他在聽從指令和回應方面有很大的困難。Philus媽媽表示,跟他外出時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因為他很容易分心,會被很多東西吸引。一段步行5分鐘就到的路程,他們要花上30分鐘。 APM教育推廣項目 – 家長分享 https://youtu.be/2g-Pz-iWtGc AP在3天的訓練中,與Philus進行的課程 https://youtu.be/PD6NU616wmUhttps://youtu.be/ewD1dMvJgawhttps://youtu.be/KRl8CcZObLs 課程1 – 在社區裡/街上走路時跟著大人 課程2 – 在家裡和社區裡等待 https://youtu.be/G5nI1JKJBHMhttps://youtu.be/eCAt9L8j9SQ 課程3 – 建立自閉症兒童對遊戲暫停的耐受力和回應簡單口頭指令 課程4 – 在課堂上聽從老師的指令 https://youtu.be/XsZsA0xFG_Y 披露聲明 Philus的父母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Philus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浩浩現在2歲4個月大,在2歲時確診有自閉症。浩浩是一個極其偏食的小朋友,對很多食物都非常抗拒。浩浩媽媽很擔心他吃飯時的行為問題,要他有健康的飲食尤其困難。在浩浩2歲時,她也注意到了他的退步。浩浩不會說話,他會的發音也很有限。 APM教育推廣項目 – 家長分享 https://youtu.be/f9ntXLRi0Jo AP在5天的訓練中,與浩浩進行的課程 https://youtu.be/eYZ_0rrZnVchttps://youtu.be/nks_0jdUyIIhttps://youtu.be/7awvrIfCWtE 課程1 – 飲食習慣 課程2 – 語言 https://youtu.be/aaMaYuZ9vxo 披露聲明 浩浩媽媽受訪於香港Autism Partnership,藉此希望提升大眾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認識和早期干預的重要性。浩浩是香港Autism Partnership的舊學生。 朗朗現在2歲11個月大,在2歲時確診有自閉症。朗朗的父母表示,他的眼神交流很差,在聽從指令方面有困難,無法保持專注。學校的老師也反映,朗朗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分心,也會離開座位。朗朗的爸爸媽媽非常擔心他在學校不能有效地學習。 APM教育推廣項目 – […]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會有溝通困難? 為什麼我們有與人交談的慾望? 這是因為我們有動力,我們知道有必要與別人交流。 然而,自閉症兒童可能沒有交流或分享的慾望。因此,使「自發溝通 」和「自發語言」對他們來說很困難。 因此,我們必須創造讓他們說話的慾望和「誘使」他們說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誘發溝通」。 在第1部分中, 我們介紹了自發性溝通以及甚麼是誘發溝通。本文將探討如何使用「誘發溝通」的技巧來幫助孩子自發地溝通。 我如何讓我的自閉症孩子說話? 首先,讓我們通過創造說話的需求來幫助他們。接下來我們將探索三個營造這些溝通慾望的方法。 A. 通過打斷孩子熟悉的規律來創造溝通的慾望 其中一種方法是建立並找到孩子熟悉的規律,然後打斷或打破它。 想像一下,你吃著冰淇淋,它正在融化。 你走到平時用的紙巾盒前,發現裏面沒有紙巾,而是堆滿了垃圾! 因為你非常需要紙巾,你可能會問紙巾盒在哪裡,或者讓別人給你拿一張。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我們還需要打亂他們一直以來的預期,這時就需要他們進行溝通。 例如,的孩子知道點心盒裏有小零食。 我們可以把點心盒裏的零食都拿出來——你可以讓它空著,也可以把別的東西放進去。 現在,點心時間到了,你的孩子想吃小零食。 當他打開點心盒時,他意識到裡面沒有零食! 因為他很想吃零食,你認為他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鼓勵他溝通,讓我們知道「點心盒是空的!」或者「我要吃零食!」 甚至「小吃在哪裡?」。 當你的孩子嘗試溝通時,我們可以給他他喜歡的零食,通過滿足他的要求來強化他有主動溝通。 B. 通過扣留孩子想要的物品來創造溝通的慾望 另一種方法是讓孩子先「短暫地玩一下」他喜歡的玩具,然後把玩具扣留起來。 假設你正在享受一塊蛋糕,突然有人過來拿走了你的蛋糕。 你會怎麼做? 你會無動於衷,還是會走近對方,問他發生什麼事? 我們大多數人會要求把蛋糕拿回來! 同樣地,對於我們的孩子,我們也可以扣留他們喜歡的東西,這樣他們就有了溝通的需要。 當孩子想取回他的玩具時,我們可以鼓勵他說「我想要玩具」或「可以把它還給我嗎?」。 這種溝通方式有助於減少孩子的挫敗感,尤其是當他們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 C. 讓你的孩子渴望要某件東西 我們還可以創造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慾望。 當我們在商場時,我們會看到「大减價!」 或「新品登場」的標誌。 又或者,當我們閱讀文章時,可能會看到類似「XX居然是XX,太不可思議了!」的標題。這些標誌和標題都是用來誘使我們去購物或者點擊該頁面。 至於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創造這些誘人的情境,讓他們想要這些東西或參與到這些情境中。 為了讓孩子能够接觸到這些誘人的物品,他們必須通過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我想要xxx」或者「讓我看看」。 這有助於他們表達自己的需求,潛移默化地鼓勵好奇心,並在溝通中培養更多的自信。 如前所述,自閉症兒童缺乏溝通的慾望或動機。通過使用「誘發溝通」來激發孩子交流的慾望,你將為孩子創造主動溝通的機會,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減少他們的挫敗感。
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潛力,患有自閉症兒童也是如此。然而,許多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由於缺乏服從性,也就是不聽話,而無法開始他們的學習之旅。孩子不服從的表現可以是被動的(例如:無視指示)或主動的(例如:抱怨和哭泣、變得暴力或傷害自己)。我們要明白的是,孩子的不聽話可能是故意的,但也可能是由於缺乏理解或動機。 AP新加坡中心的臨床總監黃美珊女士在上部分的文章中,提供了有關如何提高服從性的分步指南。在這裡,她會提供一些家長、照顧者或老師可以參考的提示和考慮因素,以提高孩子的服從性。 提示和考慮因素:如何讓孩子遵守並跟從指令 提示1:貫徹執行 儘量只提出你有信心貫徹執行的任務,因為貫徹執行代表你可能需要協助孩子完成任務。例如,如果你要求孩子收好玩具,但孩子並沒有做,你或者需要手把手的協助孩子收好玩具。你必須堅持到底,否則孩子可能會學到不聽話或者不服從是可以的。 提示2:提供給孩子有興趣的選擇或強制的有興趣的選擇(必要時) 如果孩子表現出很多的控制行為,這可能是一個考慮因素。提供給孩子有興趣的選擇(例如,「你想要冰淇淋還是想看視訊?」)。必要時,提供強制的有興趣的選擇(例如,「你想現在洗澡還是兩分鐘後洗澡?」)。 提示3:先從孩子喜歡的簡單而且有動力的任務開始,之後才探索他/她不太喜歡的任務 首先讓孩子做一些簡單而有動力的事情。一個好的例子是,讓他們吃最喜歡的零食或者玩他們最喜歡的玩具。這樣做的好處是,當他們遵循你的指令時,你會有機會表揚和獎勵他們。漸漸地,過渡到孩子不太喜歡的指令,當孩子有遵守指令時,要繼續給予他們表揚和獎勵。 提示4:在簡單、有趣和喜歡的任務之間加插不太喜歡的任務,以促進服從性 將不太喜歡的任務加插在簡單、喜歡的任務之間,這樣做更容易促進和增加服從性。 提示5:保持一致的期望,並給予一致的後果 一致性是關鍵。要確保規則是相同的一致的,並貫徹執行。不要更改規則,因為這可能會令孩子感到困惑或者混亂。 提示6:必要時,早點讓步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作出讓步,特別是如果你知道孩子可能會升級為更嚴重的行為,例如發脾氣。另外,如果你因意外情況而貫徹執行已定的規則,也建議儘早讓步。假設孩子在繁忙的商場裡要求吃冰淇淋,而你知道如果拒絕他的要求,他就會發脾氣,那你應該在他第一次要求冰淇淋時,就給他。 提示7:要記得表揚和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為 當孩子遵循指令時,要獎勵他/她。很多時候,父母會在孩子表現不佳時關注孩子,但當他們表現良好時,卻忘了獎勵他們。請時刻記住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 提示8:當孩子不服從時要保持冷靜,以避免孩子故意的不服從行為所引起的反應 當孩子不遵循指令時,你應該保持冷靜並儘可能保持中立。有的時候,孩子會故意表現出不服從以引起你的反應。保持中立可以阻止這種故意的不服從行為。另外,生氣可能會導致更混亂的情況,有時甚至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考慮這裡提供的提示,並閱讀「如何讓孩子遵守並跟從指令?(上)」的分步指南。這份完整的指南會幫助你成功令孩子聼從你的指令和聽話!
我們相信,優質的AP教學法™(APM™)能幫助每一位自閉症人士發揮其最大潛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擁有更美滿的人生。
立即報名以獲取更多有關ABA及自閉症的資訊。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
港島中心
九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