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個訓還是小組,動機對孩子的學習進度都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動機為孩子帶來推動力去努力嘗試和掌握新知識。在AP,強化物的拓展在是非常重要的持續目標之一。在個訓中,老師用心努力拓展學生的興趣,同時配對上社交強化物。然而,僅僅這樣是不足夠的。為了讓學生準備好在小組裡和自然環境裡有效的學習,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建立對在教室裡常出現和接觸到的強化物之興趣。以下是一些我們會在小組教學中會花時間去建立和教學的社交強化物和內在動機例子: 獲得社交表揚 在幼兒園的教室裡,老師經常會給表現出眾的學生一些口頭表揚。這些都不是實物強化物(例如:玩具)。由於社交障礙是自閉癥兒童其中的核心挑戰,他們對這些一般正常发展的孩子很享受的口頭表揚並沒感很大的興趣或這些都不足於推動他們努力嘗試或學習。在AP的小組教學中,老師會挑選一些常在當地幼兒園出現的呼應表揚(Call-and-Response),例如:老師:「棒棒!你真棒」,學生回應:「棒棒!你真棒!」。 教學目標包括: 教學目標包括: (1)學習如何回應 (2)透過小組氛圍建立學生對這些表揚的興趣和欲望 在比賽中獲勝 正常发展的孩子喜歡在比賽中獲勝。他們享受跟同伴們炫耀他們的本領。很多兒童之間的遊戲也有比賽的元素,因此,我們希望學生: (1)理解輸贏的概念 (2)勝出比賽的興趣。一些常在小組進行的比賽活動包括:賽跑,搶椅子,搶答問題等 掌握「大孩子」/「好榜樣」概念 得到老師/同伴認可的會得到一個「大孩子」/「好榜樣」的胸針/貼紙/小印章/在「每周之星表」上得到多一顆星星。這些都是一些非常常見的教室管理制度。讓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可以幫助到他們保持他們恰當的行為。 當「小老師」 「小老師」也是一個得到老師認可以後可以換來的優待。小老師可能是幫忙发作業本或幫老師領小夥伴們去圖書館等。這些對自閉癥的孩子來說可能是一個任務,不是一個特別的榮譽,因此,在小組教學中,老師會在課堂裡增加他們對「小老師」角色的曝光和與正面行為的配對,以增加學生對爭取當「小老師」的欲望。 優待 在小組學習中,優待可以是:獲得選擇權(例如:先出來排隊),特權(例如:出來給大家貼一張圖片到白板上,換得/有資格獲得大獎勵(例如:參加每月之星派對)。優待很多時候是透過嵌入性強化物來給予學生的。嵌入性強化物是指在活動本身中制造機會強化恰當的行為,例如:在看繪本時,因為學生很專注得聽老師講故事,老師獎勵他出來給大家翻到下一頁。另一種經常會在小組裡進行的優待是「社交派對」比如老師會挑好玩的歌舞,根據個人目標,表現出色的學生獲得參與「社交派對」的機會。 這些都是我們常在小組裡會建立的小組強化物。小組教學有它本身的優勢,它可以允許老師利用小組氛圍跟同伴的影響來促進學生對小組強化物的建立。小組強化物都是需要有系統的教學和計劃去進行。在有一致性和有系統的教學的情況下,自閉癥的學生是有能力建立到對這些在自然環境裡可接觸到的強化物興趣。希望以上資訊能夠幫助大家。
上篇文章我們講解了1-8的強化物規則,以下我們講解其餘當運用到強化物所需要注意的規則。 9. 給予強化物的時間表(密集度)必須一致 能預料到的獎勵時間表可以增加孩子表現出行為目標 (即:每次孩子有好好等候時,都能得到強化物,那麼孩子將來乖乖等待的機會就會增加,因為孩子預料到只要他好好等待,就可以獲得強化物)。相反,如果孩子好好等待,卻得不到獎勵,理想的行為便會減少。同樣地,假若孩子在表現不恰當時,家長們給予強化物,恰當的行為也會減少。這對孩子剛開始學習技巧時尤其重要。即使將來,給予強化物的密集度會慢慢減少(即:孩子或許需要學習長一點時間,才能換取獎勵)(請參考以下規則10),但家中各成員/治療團隊的各人也應遵照一致的強化物時間表。 10. 必須慢慢淡出強化物 (逐漸使強化物消失) 當我們愈長時間提供高密集度的強化物,孩子要戒掉這些外在的強化物時就變得愈困難;同時,當我們把密集性減少時,孩子的恰當行為也會有更大機會減少。當然,要淡出時間表是需要逐步淡出的。 11. 持續評估淡出強化物的恰當時機 淡出的過程也有機會出現不太順利的情況,我們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淡出的密集度太稀疏時,甚至需要再一次暫時性地增加。另外,家長們需要留意:當給予強化物的密集度減少和教授的技巧較新、困難時,強化物的本身需要更有力/更強,孩子才能繼續在長一點的時間中努力學習。注意草率的淡出強化物只會適得其反。 12. 在教學的初期,標籤被強化的行為 此程式能説明孩子明白被強化的行為,也能增加他將來重複那個恰當行為的機會。同時,這可以加深孩子對強化物和恰當行為的聯繫。標籤著行為目標也能提醒家長/老師們把訓練重點放在行為/教學目標上,減少被其他行為分散重點的機會。當孩子明白了制度以後(行為目標和強化物的聯繫),此程式就相對不太重要。 13. 隨著時間,漸漸利用較自然/容易找到的強化物 尤其當我們希望孩子把技巧泛化到不同環境時,使用自然的強化物比較有效。我們大概也想像得到,自然的強化物在自然的環境中比較容易找得到。外在的強化物的缺點就是它們比較難在自然環境找得到,孩子能泛化恰當行為的機會會比較困難,行為問題也有機會再次出現。 14. 切勿以強化物作賄賂 不要習慣在每次訓練前,告訴孩子他將可以獲得的強化物。最理想的情況是在孩子完成每次訓練後和當他表現恰當行為時,讓孩子挑選和給予他們獎勵。在孩子完成每次訓練後,再讓他選擇強化物的好處是將來要淡化時,就變得輕易得多。但對部分孩子,尤其是長期有高密度的自我刺激行為的,我們可能需要先樣他們在訓練前,先挑選和預告強化物,提醒孩子專注上課的動機,但我們也應該在他們明白到行為制度後,淡出此步驟。千萬不要在孩子表現不恰當時,使用賄賂,例如:當孩子在大發脾氣時,告訴他只要他停止,他就可以得到強化物。這往往都馬上能發揮作用,可是,這是很冒險的。你不希望每次都要和孩子角力糾纏,和孩子討價還價(例如:如果你不再哭鬧,我就給你玩電話)。更壞的情況是孩子倚賴賄賂,才會服從。這些通通都會增加孩子對外在強化物的倚賴和阻礙孩子作精明的選擇。 15. 運用不同程度的獎勵 : 此規則的概念很簡單。最用功、最理想的就能獲取最強、最有力的獎勵和稱讚(例如:太棒啦、滿分、真厲害!);一般的表現(可能是孩子有專注,但回應不正確時),就只能得到一般的獎勵,以及評語(例如:有嘗試,差一點)。同時,當孩子態度不認真時,家長就要使用一些較嚴厲的評語和聲調(例如:沒聽清楚、沒有專注、不對、錯!)。除了強化物本身的價值外,家長給予評語的聲調(例如:興奮的、嚴厲的)、面部表情(例如:開心笑、嚴肅的樣子),也可以令孩子更清楚明白我們的要求。
我們相信,優質的AP教學法™(APM™)能幫助每一位自閉症人士發揮其最大潛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擁有更美滿的人生。
立即報名以獲取更多有關ABA及自閉症的資訊。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
港島中心
九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