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疑問:請問兒童應名反應差,在訓練應名反應時喊孩子的名字有需要注意的嗎?比如說該喊兒童的全名還是小名(乳名),尤其是有些兒童的小名與全名相差很大?
患有自閉症孩子對自己名字沒有反應或回應度低和慢都是一些家長經常向我們尋幫忙的問題。可想而知,孩子對名字沒有反應固然會帶來很多問題,例如:
(1)大大減少社交機會:由於同伴叫孩子或和他說話時,孩子沒有反應,對方可能會感到沒趣,以後找孩子或邀請他一起玩的機會會減少
(2)安全問題:假如孩子在社區跟父母走散或跟父母之間有距離時,父母/大人未能倚靠孩子的回應及時提供幫忙
(3)影響獨立性:要在家中或其他環境讓孩子獨立執行離座/遠距離任務或常規會變得相對困難等。
教導自閉症兒童應名的目標是要教學生專注和回應別人的主動引發的互動、增加他們對環境和社交的意識、促進社交互動和增加同伴對孩子的接納。

此課程的本身是要建立孩子對自己名字的「首個回應」。為了達到目標,在考慮選擇使用哪個/些輔助時,我們建議使用刺激內輔助(Within-stimulus prompt)而非其他外在輔助。開始時,你可以在輔助回合誇張地喊孩子的名字,例如:較大聲、在他面前、在他的水平線上、等他跟你對上眼時等。當孩子應名時,立刻給予強化物;假如孩子未有回應,無須給予反饋,並於稍隔一會後進行下一回合,並給予輔助。在訓練的初階階段,你也有機會需要不時評估當下強化物的價值(參考「強化物十五規則」上及下),確保孩子的回應動機。
此課程的核心是要建立對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回應,即是需要重複喊孩子名字/給予負面反饋後等的成功回應都是一些顯示孩子未掌握或成功泛化技巧的象徵,宜繼續有系統地提供重複和足夠的練習機會,讓學生能更流暢地表現技巧。你希望孩子能在預期不到的自然情況下,也能迅速一致地回應。
至於有家長問該訓練孩子回應本名還是小名?
在這裡,小名/乳名不太普遍。這個問題可能需考慮到孩子的年紀和學習的地方,甚至是小名是什麼,例如:假如孩子七歲,那麼在社區呼他的小名會讓他在社交情境變得突出;舉例考慮到他要上學,那麼喊他小名也未必適合。
希望本文章能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到應名的重要性和方法。
課程示範:
資訊提供:
賴靜
理學碩士, 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
Autism Partnership 行為分析治療顧問
![]() |
賴靜小姐是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 並獲有聖克勞德州立大學「應用行為分析」碩士學位及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她在2011 年加入AP,專注於自閉症兒童的教學工作。 她現時主力為AP北京中心擔任行为分析训练课程监督,同時負責監督和帶領香港及上海的Little Learners(學前教育計劃)及為不同亞洲家庭提供咨詢服務。賴靜小姐亦積極指導海外導師培訓計劃、為育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提供學習課程、並於香港及海外進行躍進課程及革新密集訓練課程。此外,她亦多次參與海外研討會、帶領創作AP各款教學工具、以及為APSPARKS 自閉症資源網站製作多個ABA 教學視頻及撰寫文章,樂於與大衆分享ABA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