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訓練技巧 – 如何改善孩子的眼神接觸

對自閉症小朋友的家長而言,每次讓小朋友給別人打招呼都是一個考驗。很多家長都留意到小朋友雖然沒有視覺問題,但就總不能望着別人打招呼,每每需要提醒才望,一不提醒眼睛就亂望;質素也未如理想,往往只望半秒就不能持續了。家長大多會用不同方法嘗試引小朋友望着自己或別人,如:用手遮擋小朋友兩側的視線、不斷提示「望住我、望住我眼睛、眼睛在哪兒?」、拿起小朋友的手指猛指着自己眼睛等,但這些都不是常常湊效。

一般人會跟別人有持續的眼神接觸除了因為表達禮貌外,更大的原因是希望接收眼睛發放出來很多有用的資訊,如別人是否有留意自己,大家有否看着同一樣事物,有否和自己分享一樣的情感等。自閉症小朋友一般較難明白這些比較抽象的非語言溝通,大部分也不太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致他們會主動跟別人有眼神接觸的動力較低。自閉症小朋友容易被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如牆上充滿ABC或數字的海報、轉動的風扇等,這通通都吸引了他的視線,他會好好望着你的機會一定大減。再者,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聽到「望住我、望住媽媽」等說話,久而久之"眼神接觸"和"不好玩的任務"成了掛鉤。為了逃避不好玩的任務,小朋友就更加不望別人了。

要有效改善眼神接觸,應着重於教導小朋友真正明白眼神接觸的意義,並在其主動嘗試有眼神接觸時,讓其得到相關的強化物,讓他下次會主動望人的行為會持續增加。利用一些好玩的小遊戲作為訓練,可減少小朋友想逃避的行為。在訓練初期,要先拿走令小朋友容易分心的事物,使你不需要太費力就得到小朋友最大的專注。

練習一:教導小朋友明白望人就知道別人是否也留心你,可以讓你更快得到想要的東西

和小朋友玩一些他十分喜愛的互動小遊戲,如抓癢、飛、按摩或唱歌等。在他最開心、最期待的一刻停下來,等候數秒,就在小朋友主動跟你有眼神接觸的一瞬間,立刻繼續遊戲作為強化物,再加上口頭奬勵他「你望著媽媽,很好,我們一起玩吧」一首兒歌可讓你們有至少有4次的練習哦。

小貼士:訓練初期,或要刻意保持面對面的姿勢,雙方眼睛成同一水平,讓小朋友比較容易成功。待小朋友逐漸掌握,就可回復比較自然的姿勢。亦應慢慢增強難度,如初期只需望1秒就立刻繼續遊戲,掌握後就需要望3秒才繼續,如此類推把時間拉長。

練習二:教導小朋友明白望人會知道別人是否有回應你,可更有效得到想要的東西

手執着小朋友非常喜歡的玩具(或食物),坐在會轉的椅子上,背向小朋友,當他搭你膊頭示意想拿或口頭提出要求時,立刻轉身並望着小朋友。若他當刻已望着你,就可給他想要的作為強化物,再加上口頭奬勵讓他明白是"眼神接觸"的好行為為他帶來奬勵;若小朋友3秒內都沒有主動看着你,可轉身返回原地,代表因為他沒有望所以失去了奬勵的機會了。

小貼士:可從雙方眼睛在同一水平開始,慢慢就變成了小朋友站着、家長也站着的一低一高水平。到小朋友大致掌握技巧時,可將轉身速度放慢,拉長他需要持續眼神接觸的時間。

練習三:教導小朋友注視大家共同注視的事物,以得到所需資訊

預備五個以上的小杯(或小盒子),把全部杯翻轉及一字排開,每個杯中間至少有10 cm的距離,將小朋友喜歡的小玩具或零食放入其中一個杯內。遊戲開始前,先給小朋友一些提示如「我把零食放在"這裏"了」同時眼睛望着藏着小玩具的杯,及指令他可把杯拿開;如小朋友第一次就拿對了,就可以讓他立刻吃掉小零食,因這反映了他剛真的有留意你眼睛;如小朋友拿錯或在估,就應拿掉他的小零食,代表因他沒有望而錯失了機會。

小貼士:訓練初期,看著杯的時間要較長,隨著小朋友越來越掌握技巧,可増加難度至只瞄杯一眼,也把事前的提示漸漸刪去,訓練小朋友要常常自己主動留意別人的眼神。

 


資訊由Autism Partnership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AP)於1994年在美國成立,是全球最具規模為自閉症患者提供『應用行為分析』(ABA) 治療的專業機構。AP是由多位專業臨床心理學家、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顧問及治療師管理,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對一治療、行為干預小組訓練及海外諮詢服務。

 

相關文章:

當大多數家長開始為孩子安排 ABA(應用行為分析)治療時,他們往往專注於眼前的問題——溝通、行為、獨立能力或入學準備。然而,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卻常被忽視的範疇:孩子未來長大成人後的生活。 英國政府於 2024 年發佈的《Buckland自閉症就業審查報告》(The Buckland Review of Autism Employment)揭示了一個令人憂心的情況:儘管多數自閉症成人希望工作,但只有三成實際受僱。 即使是大學畢業的自閉症人士,情況也不樂觀。他們在畢業後失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且僅有 36% 能在15 個月內獲得全職工作。許多人最終從事低薪、短期或就業不足的職位。   這些數據不只是統計數字,而是一個警號——它們清楚地指出,早期且密集的治療是非常關鍵。 回望過去:原來關鍵就在這裡! 二十年前,高品質的 ABA治療並不普及。許多自閉症兒童獲得的支援有限,治療計劃缺乏一致性,有時甚至使用刻板或過時的教學方法。甚至有很多家庭根本無法獲得任何治療服務。 現今成人自閉症人士的情況正好反映出早期治療不足所帶來的影響。   在最關鍵的學習時期缺乏密集且定制化的治療使得許多自閉症人士沒有充分學習到獨立生活、自我照顧,及就業所需的基礎技能。 把握今天: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如今,我們對自閉症及治療的認識比以前更豐富,而且更重要的是,治療的方法也更先進。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密集式的 ABA 治療。Linstead 等人在2017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顯示:兒童每週接受越多 ABA 治療時數,在多個領域均有更顯著的進步:包括溝通與語言、社交互動、認知與執行、遊玩與日常生活技能,以及入學能力。 這些基礎技能正正就是孩子未來就學、就業與獨立生活所需要的關鍵。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僅僅「做 ABA」是不夠的。治療密集度與品質會直接影響長遠成果。 為什麼高密集度的治療是很重要 高密集度的 ABA(通常為每週 20–40 小時)能提供更多練習核心技能的機會、更快速與穩固的學習、更充足的泛化訓練,以及更多元化的多範疇教學(語言、行為、社交技能等)。 而當ABA治療是以漸進式教學法實施時,它是靈活、定制化且有意義的。   治療的重點不在於填滿孩子的空閒時間,而是幫助他們建立能一生受用的技能。 專為患有自閉症或發展遲緩的幼兒家長而設的開放日, 結合專業講解與案例分享,幫助您掌握關鍵時期的育兒技巧 詳情及報名 對家長的建議 若我們希望改善這一代自閉症孩子的未來,現在就必須採取行動。 不要滿足於低時數課程,或接受未經完整評估就建議最低時數的機構。請問自己: 這個課程的密集度是否足夠以推動實質進步? 這個課程是否由經驗豐富、受過良好訓練的專業人員領導? 這個課程能否不僅為入學做準備,更為孩子的一生做準備?   在 Autism Partnership,我們教學方法是建基於研究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之上。我們親眼見證了早期、高密集度、高品質的 […]

在考慮為自閉症兒童安排(應用行為分析)治療時,家長常會問:“我的孩子應該接受多少小時的治療?” 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其答案可能帶來顯著差異。儘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數十年的研究顯示,治療的強度至關重要。 Linstead等人於2017年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正是針對此問題進行探討。他們的研究結果為希望充分利用孩子課程的家庭提供了重要指引。 該研究探討了什麼? 這項研究評估了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治療強度與發展進步之間的關係。 研究對象的年齡分佈從18個月至12歲不等,他們在語言、認知能力、社會功能、適應行為、執行功能、學業表現、運動技能和遊戲能力等一系列核心技能領域,接受了不同強度的應用行為分析療法。 研究人員旨在探討治療時數是否實際影響孩子的進步程度。 研究結果為何? 答案是明確肯定的。 接受高強度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的兒童,在所有八個發展領域都取得了更顯著的進步。這個現象不僅適用於幼齡學童,也同樣體現在12歲以下的大齡兒童群體中。 數據顯示,僅接受少量ABA治療是不夠的。那些接受低強度治療的兒童,即使總療程時長相近,其進步幅度也明顯較小。 換言之,更高時數的優質治療能帶來更顯著的成效。 為什麼治療能見效? 如同掌握任何複雜技能, 無論是學習語言、培養運動能力還是建立社交自信, 重複練習與持續堅持是關鍵所在。 自閉症兒童通常需要更多練習、更多回饋,以及更多支援來學習並鞏固新技能。因此,密集式干預(通常定義為每週20至40小時)經常被推薦採用,尤其在治療初期階段。 雖然部分家庭可能因方便或費用傾向選擇低時數方案,但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有限的治療時數即意味著有限的成效提升。 專為患有自閉症或發展遲緩的幼兒家長而設的開放日, 結合專業講解與案例分享,幫助您掌握關鍵時期的育兒技巧 詳情及報名 這對家長意味著什麼? 若您正在考慮應用行為分析(ABA)療法,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值得關注:我的孩子每週將接受多少小時治療?課程安排是否具備連貫性與完善結構?治療是否個人化,並專注於有意義的目標? 同時,要留意那些未進行完整評估就快速答應提供最低時數的機構, 這可能代表他們在治療標準上有所妥協,會影響孩子的進步。 在 Autism Partnership,我們理解時間的重要性,尤其在兒童早期階段。因此,我們建議採用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提供高強度、高品質 ABA,並根據孩子的獨特特質與潛力調整治療計畫。 總結 應用行為分析(ABA)確實是一項有效的工具,但前提是必須以適當的強度與質量來執行。Linstead 等人的研究提供了明確指引: 當有優質的治療時,更高的治療時數能為關鍵發展領域帶來更顯著的成效。 如果您的孩子進展緩慢,或您不確定適合的治療強度,歡迎諮詢我們的團隊。我們致力於幫助您為孩子做出最明智、最有效的決策。 參考文獻 Linstead, E., Dixon, D., Hong, E., Burns, C., French, R., Novack, M. N., & Pritz, H. (2017). An Evaluation of the […]

在考慮ABA治療時,家長們最先關心的問題通常是治療的時數、目標設定或費用, 然而還有一個常被忽略卻可能更關鍵的因素: 誰來提供治療? 2020年由Autism Partnership Foundation的Ferguson發表的一項案例研究顯示,治療師的專業水平和臨床經驗能產生顯著差異, 尤其在面對複雜、高需求的個案中更為明顯。 這項研究的內容是什麼? 該研究追蹤了一名 8 歲的自閉症女孩,她有長期的嚴重行為問題,包括攻擊行為、擅自離開安全區域以及強烈的情緒爆發。由於安全原因,她已被學校退學,甚至經常連基本的學習活動也無法參與, 之前包括ABA在內的各種治療均未見成效. 研究團隊採用「漸進式ABA療法」,進行了詳細的功能性評估,並制定了高度個人化的技能訓練計畫。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案例中,所有課程均由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 直接執行。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專業人員通常只負責監督,而不是直接進行治療。 治療結果如何? 治療成效極為顯著, 無論在診所、家庭或學校環境中,她的嚴重問題行為幾近消失。她開始使用功能性溝通表達需求,學會了容忍被拒絕、遵循多步驟指令,並能夠與成年人積極互動。最後, 她亦成功融入主流學校課堂。 同樣重要的是,她的父母表示他們的壓力顯著減輕,對支持女兒的能力也重獲信心。   這不僅是小小的進步,而是改變了孩子及其整個家庭的生活。 為什麼治療有效? 關鍵因素是治療師的質量。 許多 ABA 課程主要依賴入門級治療師,他們接受的培訓十分有限(甚至可能僅有 40 小時的線上課程)。而這個案例則説明了, 當治療由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採用漸進式ABA 執行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這些 BCBA 能夠在治療過程中靈活運用臨床判斷,因應孩子的需求和狀態調整教學,同時專注於有意義、功能性的技能,而不僅僅是要求孩子服從。此外, 他們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保持靈活性,並非只跟從固定、刻板的流程。   簡而言之,這些專業人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成果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專為患有自閉症或發展遲緩的幼兒家長而設的開放日, 結合專業講解與案例分享,幫助您掌握關鍵時期的育兒技巧 詳情及報名 這對家長意味著什麼? 這個案例清楚地提醒我們:ABA療效完全取決於執行者的專業素質。 選擇 ABA 機構時,不應只關注孩子的治療時數。更重要的是: 誰會直接與孩子互動? 他們接受過哪些培訓? 是否採用漸進式ABA 模型? 治療是否個人化、靈活,並基於功能性評估?   在 Autism Partnership,我們對自身標準要求嚴格。我們在對臨床團隊的培訓、顧問和持續發展上投入大量資源,以確保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最有效又充滿關懷的治療。 最後的反思 ABA 並非魔法,但當方法正確和由合適的人執行時,它可以帶來非凡的成果。 […]

Please share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ASD and ABA therapy: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