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語言

為什麼自閉症兒童會有溝通困難? 為什麼我們有與人交談的慾望? 這是因為我們有動力,我們知道有必要與別人交流。 然而,自閉症兒童可能沒有交流或分享的慾望。因此,使「自發溝通 」和「自發語言」對他們來說很困難。 因此,我們必須創造讓他們說話的慾望和「誘使」他們說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誘發溝通」。 在第1部分中, 我們介紹了自發性溝通以及甚麼是誘發溝通。本文將探討如何使用「誘發溝通」的技巧來幫助孩子自發地溝通。   我如何讓我的自閉症孩子說話? 首先,讓我們通過創造說話的需求來幫助他們。接下來我們將探索三個營造這些溝通慾望的方法。   A. 通過打斷孩子熟悉的規律來創造溝通的慾望 其中一種方法是建立並找到孩子熟悉的規律,然後打斷或打破它。 想像一下,你吃著冰淇淋,它正在融化。 你走到平時用的紙巾盒前,發現裏面沒有紙巾,而是堆滿了垃圾! 因為你非常需要紙巾,你可能會問紙巾盒在哪裡,或者讓別人給你拿一張。 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我們還需要打亂他們一直以來的預期,這時就需要他們進行溝通。 例如,的孩子知道點心盒裏有小零食。 我們可以把點心盒裏的零食都拿出來——你可以讓它空著,也可以把別的東西放進去。 現在,點心時間到了,你的孩子想吃小零食。 當他打開點心盒時,他意識到裡面沒有零食! 因為他很想吃零食,你認為他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鼓勵他溝通,讓我們知道「點心盒是空的!」或者「我要吃零食!」 甚至「小吃在哪裡?」。 當你的孩子嘗試溝通時,我們可以給他他喜歡的零食,通過滿足他的要求來強化他有主動溝通。   B. 通過扣留孩子想要的物品來創造溝通的慾望 另一種方法是讓孩子先「短暫地玩一下」他喜歡的玩具,然後把玩具扣留起來。 假設你正在享受一塊蛋糕,突然有人過來拿走了你的蛋糕。 你會怎麼做? 你會無動於衷,還是會走近對方,問他發生什麼事? 我們大多數人會要求把蛋糕拿回來! 同樣地,對於我們的孩子,我們也可以扣留他們喜歡的東西,這樣他們就有了溝通的需要。 當孩子想取回他的玩具時,我們可以鼓勵他說「我想要玩具」或「可以把它還給我嗎?」。 這種溝通方式有助於減少孩子的挫敗感,尤其是當他們的玩具被別人搶走時。   C. 讓你的孩子渴望要某件東西 我們還可以創造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慾望。 當我們在商場時,我們會看到「大减價!」 或「新品登場」的標誌。 又或者,當我們閱讀文章時,可能會看到類似「XX居然是XX,太不可思議了!」的標題。這些標誌和標題都是用來誘使我們去購物或者點擊該頁面。 至於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創造這些誘人的情境,讓他們想要這些東西或參與到這些情境中。 為了讓孩子能够接觸到這些誘人的物品,他們必須通過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意願,比如「我想要xxx」或者「讓我看看」。 這有助於他們表達自己的需求,潛移默化地鼓勵好奇心,並在溝通中培養更多的自信。 如前所述,自閉症兒童缺乏溝通的慾望或動機。通過使用「誘發溝通」來激發孩子交流的慾望,你將為孩子創造主動溝通的機會,幫助他們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減少他們的挫敗感。

語言訓練當中的「辨別能力」是我們在應用行為分析(ABA)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範疇。當我們使用該詞時,指的是分辨兩件物件的能力。換句說法,就是知道那個物件是什麼,和不是什麼。當學生明白到辨別之後,治療師便可以有系統地建立不同概念的理解。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講解幾個關於決定不同辨別中常見的情況。 1. 不同詞彙的分辨 當教導小朋友分辨時,要留意物件的分別。例如,當教到一個新詞彙,你需要指出兩種物件的明確分別。所以,當你教導「車」這個詞彙時,你需要準備馬,椅子和球等等的其他選擇作辨別用途。然後,當小朋友成功分辨,你便需要找和車較為相似的一些選項,例如巴士,單車,電單車和電車。如果小朋友也能成功分辨到對的物件,你便能知道他明白車的概念了。     2. 範圍的複雜程度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是當小朋友回答問題時,他們會看見什麼。其中一個元素是有多少選項或干擾物件。例如在三個物件的範圍中找出正確物品,會比在十種中找到正確物品較為容易。另一重要元素是範圍的大小和範圍內東西擺放的整齊程度。     3. 素材的不同 眾所周知,給予小朋友多種例子對於教導他們一個新概念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當教導一個新詞彙,比方說要教「狗」,如果只用一張圖片,小朋友便會只學習到該張圖片中的狗,因此必須用不同的圖片及不同種類的狗來教導「狗」這詞彙。     4. 做動作 當教導小朋友明白動作,必須留意動詞的組合。同樣地,首先你需要選擇一些截然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把「飲」和「吃」放在一起教,並不是一個好的例子。相反,「推」和「扔」一起教可能是不錯的目標,因為這兩個動作看起來較不一樣。另外也需要留意,如何把物件跟動詞配合在一起。你不能每一次都用同一個動作配合同一個動詞。反之,你需要利用不同的組合,否則小朋友一看見物品便會知道需要做什麼動作,而忽略到聆聽指示中的動詞。     5. 動作及物件的組合 當你開始把動作和物件在你的指令中配合起來,你可以先把一個物件放在桌面上。但是,當提出不同指令時,你需要慢慢把桌面上的物件數量增加,這樣才能確保小朋友知道應該做那一個正確的動作和正確的物品。     6. 簡單指令 當教導一個新指令,我們經常會從「拿紙巾」,「推車」或「抹咀巴」開始。當你在給予這些指令時,你需要想一想這些物件要如何配合。例如當你要教「開門」這個指令時,不要把門完全關上,而是把它半掩,這樣才知道小朋友明白「開」和「關」的分別。     以上是一些訓練語言和動作辨別的重要考慮。多顧慮到這些要點,便能幫助你的小朋友學習得更快更有效率。  

十多年來,我在世界各地培訓的行為治療師,總數應該超過500個。培訓過程,會接觸到很多自閉症學生和家長。 當中一位學生,今年4歲,很被動,不愛說話。 「轟隆轟隆….」實習生拿着Thomas玩具火車逗他。 學生面露笑容,望着火車,伸手想拿取:「呀…呀…」 實習生把火車拿開:「你想要火車?要説什麼呀?」 學生站起來,望着實習生微笑。 「想要就說吧!」實習生把火車藏到身後:「說吧!說吧!」 學生趴到實習生的大腿上,嘗試把火車搶過來。 實習生輕輕推開學生:「你要説:『請給我火車!』」 學生有點不耐煩,用手拍打實習生的身體。 「說吧!請—給—我—火—車—」 學生哭了,跌到地上大吵大鬧。 我忍不住走到實習生身旁,拍拍他的肩膀,示意讓我來處理。 等了一會,當學生比較冷靜的時候,我蹲下來,輕輕扶起他,並向他展示Thomas火車。 他面紅紅,眼濕濕,還在喘氣。我什麼也沒有說,當他望向火車那一刻,我知道他還想得到它,便即時用鼓勵的語氣説:「車!」然後立刻把玩具火車放到他的手中。 他站起身子,安靜地伏在枱上,把火車推前推後,細心觀看它的輪子滾動。 我打開玩具火車的按鈕:「轟隆轟隆….」然後輕輕從學生的手上拿開火車,讓火車慢慢駛到我那邊。 學生興奮地望着火車,然後望了我一眼:「呀…」 我立刻再把火車交給他,並用很欣賞的語氣說:「車!」讓他明白,説了「呀!」一聲,我已經感到非常滿意,希望他下一次會説「車」。 重複練習,誘發小孩多發聲後,將來便可以教他説「火車」,「給我火車」,「給我Thomas火車」等更長的句子。 實習生向我解釋:「我覺得他能夠說火車….」 「我明白你希望學生多說話,但是,你不停說話,他哪有機會說話呢?」我微笑説:「到底是誰要練習說話呢?是你?還是學生?」 對於很多自閉症小孩,說話是很困難的;不斷要求他們說話,可能會令他們感到很大壓力,甚至對說話感到很反感。   要幫助小孩說話,首要和他們建立正面關係,多玩遊戲和玩具。要讓他們明白「發聲的威力」,例如展示玩具時,若小孩發出任何聲音表達,立刻提供該玩具作為獎勵,令他們覺得説話很容易,而且可以即時獲得想要的東西。尤其是當小孩主動發聲時,一定要立刻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不是乘機強迫他們說困難的語句。 若小孩能夠體驗「發聲的威力」,便會喜歡説話,便會自己多加嘗試。到時再跟他們練習較複雜的語言課程,治療師便可以教得輕鬆,小孩學習也會感到成功。   原文:Parentings Headline! 親子頭條 -【行為分析】自閉症小孩不說話, 不要叫他說

「嘟嘟嘟嘟。請小心車門⋯⋯」這是我其中一名學生家長每天面對的挑戰,她的兒子熱愛港鐵,無論在家中玩耍、吃飯、洗澡或在走路、在學校、在巴士上都重複上述廣播,有時的確讓人覺得其很可愛,但有時卻讓媽媽覺得尷尬。 自言自語是自閉症小朋友很普遍的表現,有些只有令人不明所以的發音;有些則有具體內容,但往往在不適當的場景下重覆。大多情況他們都似乎會越做越開心,甚至專注得不理周遭的事物,讓他們白白錯失很多學習及建立良好社交關係的機會。當小朋友專注於自言自語時,家長大多會軟硬兼施,一方面嚴厲的叫停小朋友,一方面耐性解釋如「這樣會影響其他人呀」,「會令人不喜歡呀」,「要在那裡才可説的」之類,家長期望小朋友可明箇中道理,重中學習,避免再犯;有時則拿出小朋友心愛的玩具糖果等嘗試分散其注意力。大人叫停,小朋友大多會停止,可是很多时候又很快故態復萌,甚至幾秒後又再重複同一説話,這往往讓人覺得十分氣餒。 要更有效改善小朋友自言自語的情況,就要先了解其原因,這大概可從何時發生來推斷出來。一般有兩大原因。 第一,小朋友無所事事,覺得無聊或不感興趣的時候,他們用自言自語的方法來自娛,就像一般人悶的時候可能會把玩頭髮、loop facebook一樣。只是我們的小朋友大多興趣比較狹窄,專注力較弱,變相無聊的時間較多。家長可能會有疑問「不對呀,他身旁已經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又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玩呀」,但只要細心看,你會發現小朋友已經沒有注視玩具或其他人,早已失去了興趣,覺得無聊。有時小朋友甚至用自言自語的方式來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讓其他人來娛樂自己,因以前曾經得到過父母耐心解釋甚至得到心愛玩具等。 第二,則是小朋友出現特別不安的情緒時,例如生氣、緊張、驚慌和氣餒時。他們用自言自語的方式來舒緩自已不安的情緒,讓自己心情好轉。 針對第一類情況,重點是要減少其空閑時間,當然不是一味的與他玩耍或說話,更加要教導其有意義的運用自己的無聊時間。 在家中,可以教導其玩不同玩具的技巧,可以是個人活動,例如Lego、砌圖、畫畫及勞作等,也可是家庭桌上遊戲如Jenga、蛇棋和飛行棋等。   家長也可培養小朋友的自理能力,教導其負責家中的簡單家務,例如收拾玩具、放好餐具、把衣物放進洗衣籃等。當然,更事半功倍的就是先從小朋友有興趣的事物上着手,例如喜歡排列的小朋友大多會喜歡收拾書本回書架;喜歡玩水的小朋友,會喜歡把用完碗碟放進星盤中。   在街上,可以教導小朋友留意觀察其他人,學習不同人物、地方、物件的名詞和動詞。   在學校,可鼓勵小朋友做老師小幫手,負責派簿、點名、擦黑板的小責任;更應教導與同學相處的社交技巧,如小息時同學所玩的社交遊戲,潮流話題等。 第二類情況,重點是增強小朋友更有效地運用合適的情緒管理技巧,並增加對挫折的忍受力。 在家中或學校裏,應教導及鼓勵小朋友在面對負面情緒時,主動向家人及老師用言語表達,如「我今日不開心呀!」,「我好生氣!」等,讓他人可及時幫助小朋友更合適地舒緩情緒。家長可多觀察,並積極與老師溝通,了解小朋友面對哪種困難時會特別容易引起情緒,從而在家中加強忍受力的練習。 總括而言,要長遠及有效地改善自閉症小朋友自言自語的情況,不能只倚重身邊人當刻的提醒及阻止,更重要是加強小朋友獨立處理自己空閑時間及管理情緒的能力,應鼓勵其發展更多不同的興趣及活動。這是一個學習過程,雖然可能比較漫長,只要堅持,是可持續減少自言自語的情況的,希望資訊可以幫助到大家。   資訊由Autism Partnership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AP)於1994年在美國成立,是全球最具規模為自閉症患者提供『應用行為分析』(ABA) 治療的專業機構。AP是由多位專業臨床心理學家、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顧問及治療師管理,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對一治療、行為干預小組訓練及海外諮詢服務。

大部分自閉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溝通障礙。有些孩子不懂說話;有些孩子即使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卻不會應用這些語言於生活中(例如:發問問題、敘述事物等)。由於孩子未能在不同的場合恰當地表達自己,直接導致家長也承受著一定的壓力。 溝通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其中包括: 表達需求(例如:我要吃蘋果。) 發問問題 (例如:足球在哪兒?) 敘述事物/評語(例如:火車走好快啊!/(看見飛機說)飛機!) 給予指示(例如:把大象放在飛機裡。) 報告/分享經驗和感受(例如:昨天,爸爸媽媽帶我去迪士尼樂園。/我在自行車跌下來了,好痛呀!) 防衛性的語言(例如:這是我的!不要拿走!) 利用誘發溝通,就能有效地增加孩子自發性溝通的能力。而誘發溝通的精髓在於建立動機,引起孩子主動地跟我們溝通的渴求。根據 Wetherby & Prizant (1989)研究指出,誘發溝通可以增強孩子溝通的慾望,和鼓勵他們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使用恰當的語言作表達。同時,這個技巧能為孩子建立溝通的力量,令溝通變得有趣。在所有的溝通種類當中,孩子最容易掌握的可算是表達需求。 以下示範如何利用誘發溝通,教導孩子向我們表達需求: (1)選擇學習目標: 選擇孩子喜愛的食物/玩具作學習目標。由於孩子有很強大的渴求想得到食物/玩具,利用這個動機,引起他主動地表達需求的機會就大大增加。 例如:孩子很喜歡交通工具,學習目標可以選「火車」。假設孩子能夠使用短句表達,我們的目標就會是「我要火車」,「我要紅色的火車」或「我要玩火車」,或者是「你可以拿火車給我玩嗎?」等等。 亦應該根據孩子的說話能力來設定目標。 (2)設計不同的情境/活動: 練習誘發溝通時,氣氛要保持愉悅及具獎勵性。 例如:孩子的學習目標是「火車」,活動可以是一起拼砌路軌或是玩火車;如果孩子喜歡吃餅乾,就可以安排和他一起吃茶點。可手握目標物件/食物,適當時利用目標加強孩子的動機。 另外,其他誘發孩子溝通的方法,包括:拿著火車在路軌上走,同時發出火車的聲音;當你想表達你很享受手上的食物時,可裝出稍為誇張的表情,藉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你觀察到孩子有想要搶的動作或示意想要的時侯,我們可以把手稍為移遠一點,把握時機在孩子面前示範如何表達需求,鼓勵孩子模仿你的說話。 (3)給予獎勵: 為了讓孩子理解溝通的力量,最直接的就是在他嘗試表達需求後,我們馬上滿足他的需求。有別於其他訓練課程,我們不會因為孩子不能準確地發音,而給予批評,然後重新給予指令;相反,我們會鼓勵孩子有嘗試。另外,即使我們提供了協助/示範,當孩子想試著模仿,我們也會馬上滿足他的需求,以示鼓勵。 例如:孩子想要我手上的火車,我就示範說:「火車」,而孩子現階段只能發「呀」,我會馬上覆述正確的發音「火車」,隨即把火車給孩子。覆述的原因是希望孩子多聽,隨著練習和模仿,慢慢發出類似或正確的發音。 注意:我們希望鼓勵孩子多用語言來溝通,來代替一些不恰當或非適齡的動作,例如:拉我們的手、強搶、發脾氣等。開始時,孩子未必可以發出類似或正確的發音,我們要根據孩子的進度調整要求,循序漸進地提高難度。 (4)刪減協助: 當孩子理解溝通的力量或掌握到目標物件的發音時,就可以慢慢減少協助。緊記誘發溝通的重點是建立動機讓孩子自發性地向我們表達需求,所以不要向孩子發問問題(例如:你要甚麼?是不是要這個?你告訴我!看著我說!)。否則,孩子大概會繼續依賴你的指令,或是使用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來表達自己。 在練習時,也要不時重新評估目標的吸引性,如:放幾件物件/食物在桌上,看看孩子想要哪一個。 (5)提供密集的練習機會: 熟能生巧!誘發溝通的練習相對較輕鬆和有趣。大家可以在每天課程與課程之間,花一點時間(每次10-20分鐘)練習誘發溝通。 (6)把表達需求的技巧泛化到不同的人和活動上: 在孩子能向你自發地表達需求後,你可以請家中其他成員/老師和孩子作練習,測試一下孩子能否把技巧融會貫通。 你也可以嘗試和孩子進行其他活動(例如:就以上「火車」例子:和孩子玩「帶動物坐火車去動物園遊戲」,利用同一目標(「火車」),要孩子把不同的動物放進不同的火車/交通工具,同樣可以測試到孩子能否把技巧泛化到不同的情境。 假若孩子仍未能泛化學習目標,不要氣餒!請繼續提供協助,透過重覆練習,必定能夠成功! 資訊由Autism Partnership提供 Autism Partnership (AP)於1994年在美國成立,是全球最具規模為自閉症患者提供『應用行為分析』(ABA) 治療的專業機構。AP是由多位專業臨床心理學家、應用行為分析治療顧問及治療師管理,為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一對一治療、行為干預小組訓練及海外諮詢服務。

由於大部分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在語言、專注力、或記憶資訊等技巧上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支援,導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感得不知所措。當他們在和別人互動或上課等社交情況裡,碰到一些他們不理解、不明白的指令時,他們便不知道怎樣作回應,可能就會呆站在一邊或沉醉在自我刺激行為中,因此教導孩子問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補技巧。 「這是什麼?」、「(物件/人)在哪裡?」、「這是誰?」、「是這個嗎?」這些問題都是一些基本和較常用到的。這個技巧能讓孩子在不確定、不知道的時候,跟我們一樣的,向別人找幫助。以下是教導孩子問問題的程序: 問題:「這是甚麼?」(1)建立問問題的情況 項目一:(有結構化的環境):把孩子已認識的詞彙圖像卡排列在桌子上,把已認識的排在前面,把孩子不懂的放在後面。要孩子指著每張卡講出圖像的名稱。每當孩子講出正確的名稱時,把卡拿走。重覆以上步驟,直至完成桌子上全部圖卡。當孩子不懂的圖卡出現,提供示範問:「這是甚麼?」來協助孩子,讓孩子重覆問題,逐步刪減協助。 項目二:拿出一些孩子不懂的物件,讓孩子有機會問問題。 項目三:在家中放置孩子一些他已認識的物件和不認識的物件,要孩子告訴你他看見甚麼,為孩子建立問問題的機會。 項目四:和孩子一起閱讀,叫孩子告訴你看見什麼,或者你可以指著孩子不認識的物件,然後問他,讓他問問題。 (2)給予獎勵 最理想和自然的獎勵應該是對方給予的答案,因為這就是問問題的原本目的。對部分孩子,在訓練初期,你可以使用代幣制度,在孩子問問題後,給予代幣,給予的評語可以是:「問得好!」,然後告訴孩子物件的答案。   問題:「(物件/人)在哪裡?」(1)建立問問題的情況 項目一: 把物件收放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然後叫孩子找物件。 項目二: 展示不同地方的圖卡,圖卡包括一些孩子認識和不認識的地方,要孩子告訴你地方的名稱。 項目三: 叫孩子把(東西)拿給一個人,而那個人是不在同一房間裡的。 項目四: 給孩子一個指令,他是需要透過問問題得到的答案,來完成指令(例如:事先把剪刀收起來,你叫孩子去用剪刀把星星剪出來,孩子需要問:「剪刀在哪裡?」才能完成指示)。 (2)給予獎勵 最理想和自然的獎勵應該是對方給予的答案,因為這就是問問題的原本目的。對部分孩子,在訓練初期,你可以使用代幣制度,在孩子問問題後,給予代幣,給予的評語可以是:「問得好!」,然後告訴孩子物件/人在哪裡。 問題:「這是誰?」(1)建立問問題的情況 項目一:(有結構化的環境):把孩子已認識的人物照片排列在桌子上,把已認識的排在前面,把孩子不懂的放在後面。要孩子指著每張卡講出人物的名稱。每當孩子講出正確的名稱時,把卡拿走。重覆以上步驟,直至完成桌子上全部照片。 項目二: 展示不同人物的照片,照片包括一些孩子認識和不認識的人物,要孩子告訴你人物的名稱。 項目三: 叫孩子告訴你他看見誰,房間裡有不認識的人。 項目四: 叫孩子和一個他不認識的老師/親友/小朋友打招呼。 (2)給予獎勵最理想和自然的獎勵應該是對方給予的答案,因為這就是問問題的原本目的。對部分孩子,在訓練初期,你可以使用代幣制度,在孩子問問題後,給予代幣,給予的評語可以是:「問得好!」,然後告訴孩子人在哪裡。 問題:「是這個嗎?」(1)建立問問題的情況項目:在訓練環境中放置著數個相同的物件(它們可以是完全一樣/顏色不同/大小不同),然後叫孩子拿物件給你。孩子要指著物件,問:「是這個嗎?」(2)給予獎勵最理想和自然的獎勵應該是對方給予的答案,因為這就是問問題的原本目的。對部分孩子,在訓練初期,你可以使用代幣制度,在孩子問問題後,給予代幣,給予的評語可以是:「問得好!」,然後告訴孩子答案。 注意事項: -重點應放在孩子問問題,而不是孩子學會那個不懂的答案。   -當孩子開始掌握問問題技巧後,就要盡快把環境和評語(即:評語應該是直接給予答案)自然化,增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問問題的次數。

多謝支持!

已成功遞交表格

感謝聯絡

所收集之個人資料將會絕對保密,我們會盡快聯絡你。謝謝。

Thank You!

The form was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