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不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在主流學校學習時會面對不少挑戰,例如完成學校日常程序、課堂學習技巧、遵守學校及課室規則、與老師和同學的溝通技巧等。這些技巧,都不是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能靠自己在短期内學會的,他們大都需要額外的援助來適應。而影子老師的角色就能幫助他們融合學習環境,因應他們的個別需要扶助學生趕上他們未能跟上的步伐。 可是,有些家長和老師對影子老師都不太了解,擔心有影子老師的幫助,學生就較難在課堂自立學習,而拒絕聘用他們。這樣的情況確有機會發生,但原因不是在於影子老師的職責,而是他們的服務質素未達成效。因此,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使家長了解有效的影子服務,幫助學童盡快在校園獨立生活。 影子老師 首先,要選擇一位合適的影子老師,他/她對你的孩子需有一定的認識。若他/她未接觸過孩子,家長最好先安排他們在開始服務前見面。影子老師需要熟悉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例如:社交、學習技巧、溝通技巧等)。這樣影子老師才能在學校有效地處理學生的行為或學習問題。 學校會議 影子老師、學校老師、社工和家長須共同合作與溝通,對配合及針對學生所需是關鍵。 再者,各方在會議上能了解到學生的興趣、長處、弱項或行為問題,也能明白彼此的顧慮。充足的溝通及了解有助訂立學童在學校的學習目標。 清晰的目標 會議清晰的短期和長期目標是必須的。訂立目標要視乎學生個別的需要和能力,以及家長的期望。 短期目標可以是一星期至一個多月就能達到的目標,而長期目標則可以是數多月至半年或一年才可達到的目標。 訂立清晰的學習目標對影子老師設計有效的計劃是非常重要的。短期目標可幫助影子老師能有效地檢視學生在學校的進度,以及協助學生達成長期學習目標。 清晰的目標也讓老師和家長對學童在學習的進度上有一致的期望,一致的步伐令雙方互相配合,有效地幫助學童適應校園。 課堂觀察 觀察學生有哪些學習範疇需要改善。(例如:社交、學習技巧、遵守規矩或過渡等) 找出學生行為問題背後的起因及動機。 了解學生在校內的強化物。 設計治療計劃 在觀察及分析學童的行為後,影子老師需要設計一些計劃去即時處理學童的行為問題。其意思是老師或影子老師在問題行為發生後,須即場作出的回應或應對。即場的處理對停止學童在校的行為問題是非常重要。若處理不恰當,行為問題會持續,甚至增加。 除了停止學生的壞行為,影子老師需要設立另一個計劃幫助學生作出適當的行為。自我評估、代幣制度、自我監察等工具或策略都能幫助學生作出適當的行為。 校外服務支援 一對一的應用行為分析訓練能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讓孩子有效地學會作出適當的行為。技巧熟習後,影子老師可協助學生將這些技巧泛化到學校裏。 減少影子老師的服務 逐步減少影子老師的服務是必要的,這樣孩子才會學習獨立地應用所學的技巧,面對其他老師時也能融匯運用這些技巧。 首先影子老師須示範如何在課堂中執行行為計劃。 影子老師需要協助老師明白和執行計劃。 當老師能有信心地獨立處理學生的問題時,影子老師可漸漸遠離,再進一步增加距離直至退出班房,讓老師有更多機會與孩子溝通和接觸。 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在影子老師逐步退出班房及校園時,必須與老師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影子老師應根據學生的表現來設定及調整計劃。 了解老師在執行計劃上的困難,並作出相應的調整。 影子老師可在觀課時了解學生現時的表現,亦為定期的會議提供更多的資料。 在服務暫停後,影子老師須定期與老師會面。在會議上,老師可讓家長和影子老師了解學生現時學習狀況。而影子老師也可在會議上提出意見,讓老師了解如何保持學生的表現。
自從孩子出生後,以下想法在家長腦海裏重複了無限次。 「國際學校比本地學校的教育更優質嗎?」 「甚麼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IB)?」 「在現實當中我是否可以/可能為我的孩子尋找到一間功課及考試比較少的學校呢?」 「我應如何為我的孩子準備升學面試?停一停,想一想,其實是否應該先了解面試內容呢?」 「好了,現在有A, B, 及C學校讓我選擇,我應該選擇哪一間呢?」 雖然這些問題會不斷循環,但這是作為家長解決問題的工作責任之一,以下這條問題十分值得我們思考。 甚麼類型的教育最適合你的孩子? 我們深信所有學生都有無限潛能。最重要是他們有能力去學習。但首先我們要明白及欣賞每一位學生也是與別不同的,沒有一個萬能的公式能適合所有人。以下幾條問題將帶領你朝正確的方向思考以上的問題。 你的孩子學習目的是甚麼呢? 這個問題幫助你思考孩子適合甚麼課程。 你的孩子可如何有效率及愉快地學習? 這個問題有助你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習形式及環境。 哪類型的老師最能協助孩子成長? 老師需要採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嗎?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期待我們下一次的討論!
「我班有一位自閉症小孩,經常打其他同學。」幼稚園老師看來很懊惱。 我問:「小孩與其他同學,平時會一齊玩嗎?」 「會,不過經常爭玩具。」 我問:「你怎樣做?」 「我想小孩分享,所以會叫他把玩具讓给同學。」 我問:「他願意嗎?」 「不願意,經常自己拿着玩具走開。所以我有時會把他的玩具收回來,交給其他人玩。」 我問:「小孩很不滿吧?」 「對,他不但會把玩具搶回來,有時還會打人。」 我問:「有沒有試過其他方法,幫助小孩與其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有,我們安排了幾位比較精靈活潑的學生,跟他一起玩耍;並且在有需要時,幫助他和照顧他。」老師望着我:「希望他們慢慢能夠成為好朋友。」 我問:「進展如何?」 「我們已經吩咐同學要盡量遷就和提示小孩,可是進展並不理想。」 有些自閉症小孩,對別人的興趣不足,沒有足夠的推動力用恰當的社交行為與朋輩相處。縱使他們對其他小朋友有興趣,卻因為社交技巧不足,未能與其他人成為朋友,建立友誼。 友誼建基於平衡,包括平等權力,平等付出,平等放低;友誼是需要雙方面共同建立的。朋友就是「你為了我,我為了你」- 好像玩搖搖板般,雙方有接近的力量,互相付出,互相遷就:你跳一下時我放鬆,我用力撐時你鬆腳,遊戲才會持續好玩。如果只是單方面出力,控制搖搖板的上落,一方會覺得沒有自主,另一方會很快覺得疲倦,令兩者不能享受箇中的樂趣,令遊戲不能長時間維持。一段關係,如果只是一廂情願,單方面付出,便會變成照顧及被照顧的關係,不是友誼。 自閉症小孩與朋輩建立友誼,需要天時、地利及人和:如果兩個小孩是同班同學,或家庭朋友,並且有足夠時間相處,他們便有機會一同享受有趣的經歷;如果他們興趣接近,便可以一同分享互動時的樂趣。勉強要求一些朋輩長時間配合自閉症小孩的需要,要他們只能選擇自閉症小孩喜愛的玩具遊戲,並要他們以適當的程序應對小孩的問題行為,只會令那些朋輩變成老師,不是朋友。 沒有天時、地利及人和,老師或家長可以主動尋找年齡相約的小朋友作為自閉症小孩的玩伴,定期安排他們見面。人數不用多,邀請一位小朋友便足夠。見面時間不需要太長,30分鐘至1小時的相處時間內,提供他們最喜愛的遊戲活動,例如平時不准他們吃的零食,不能得到的玩具,沒有機會看的卡通片,令他們的見面變得份外特別;相處時間短,可以令他們更加珍惜對方,不捨得分開;加上單對單的互動,變數比較少,情況容易控制,自閉症小孩與玩伴建立正面關係的成功機會大增。之後老師或家長可以再安排更多的小朋友加入,令小孩有機會在變數較大的小組互動中與其他玩伴建立友誼。 原文:Parentings Headline! 親子頭條 -【行為分析】自閉症小孩沒有朋友,不要勉強
十多年來,我在世界各地培訓的行為治療師,總數應該超過500個。培訓過程,會接觸到很多自閉症學生和家長。 當中一位學生,今年4歲,很被動,不愛說話。 「轟隆轟隆….」實習生拿着Thomas玩具火車逗他。 學生面露笑容,望着火車,伸手想拿取:「呀…呀…」 實習生把火車拿開:「你想要火車?要説什麼呀?」 學生站起來,望着實習生微笑。 「想要就說吧!」實習生把火車藏到身後:「說吧!說吧!」 學生趴到實習生的大腿上,嘗試把火車搶過來。 實習生輕輕推開學生:「你要説:『請給我火車!』」 學生有點不耐煩,用手拍打實習生的身體。 「說吧!請—給—我—火—車—」 學生哭了,跌到地上大吵大鬧。 我忍不住走到實習生身旁,拍拍他的肩膀,示意讓我來處理。 等了一會,當學生比較冷靜的時候,我蹲下來,輕輕扶起他,並向他展示Thomas火車。 他面紅紅,眼濕濕,還在喘氣。我什麼也沒有說,當他望向火車那一刻,我知道他還想得到它,便即時用鼓勵的語氣説:「車!」然後立刻把玩具火車放到他的手中。 他站起身子,安靜地伏在枱上,把火車推前推後,細心觀看它的輪子滾動。 我打開玩具火車的按鈕:「轟隆轟隆….」然後輕輕從學生的手上拿開火車,讓火車慢慢駛到我那邊。 學生興奮地望着火車,然後望了我一眼:「呀…」 我立刻再把火車交給他,並用很欣賞的語氣說:「車!」讓他明白,説了「呀!」一聲,我已經感到非常滿意,希望他下一次會説「車」。 重複練習,誘發小孩多發聲後,將來便可以教他説「火車」,「給我火車」,「給我Thomas火車」等更長的句子。 實習生向我解釋:「我覺得他能夠說火車….」 「我明白你希望學生多說話,但是,你不停說話,他哪有機會說話呢?」我微笑説:「到底是誰要練習說話呢?是你?還是學生?」 對於很多自閉症小孩,說話是很困難的;不斷要求他們說話,可能會令他們感到很大壓力,甚至對說話感到很反感。 要幫助小孩說話,首要和他們建立正面關係,多玩遊戲和玩具。要讓他們明白「發聲的威力」,例如展示玩具時,若小孩發出任何聲音表達,立刻提供該玩具作為獎勵,令他們覺得説話很容易,而且可以即時獲得想要的東西。尤其是當小孩主動發聲時,一定要立刻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不是乘機強迫他們說困難的語句。 若小孩能夠體驗「發聲的威力」,便會喜歡説話,便會自己多加嘗試。到時再跟他們練習較複雜的語言課程,治療師便可以教得輕鬆,小孩學習也會感到成功。 原文:Parentings Headline! 親子頭條 -【行為分析】自閉症小孩不說話, 不要叫他說
我們相信,優質的AP教學法™(APM™)能幫助每一位自閉症人士發揮其最大潛能,讓他們變得更獨立,擁有更美滿的人生。
立即報名以獲取更多有關ABA及自閉症的資訊。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
港島中心
九龍中心